第382章 見罷名將向北行(第1/2 頁)
當年李南救下漱兒,因其父母雙亡,所以便將她送至東京城任其伯父李格是家中。
匆匆數年,如今的李漱兒早已經長大,並且在東京城文壇中嶄露頭角,許多青年才俊開始追求她,其中有一人乃是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小兒子趙明誠。
李漱兒的伯父李格是跟宰相趙挺之為一黨之人,所以不需要問任何人的意見,這門親事就定了下來。
就在去年,兩人正籌備婚禮之際,政壇不倒翁蔡京再次奪得相位,開始反擊老對手趙挺之。
蔡京上任之後,再次藉助黨爭之事打擊敵手,李漱兒的父親李格非乃是蘇軾的弟子,所以她也被扣上了元佑黨人的罪名。
下臺之後的趙挺之每日都擔心蔡京的報復,因此深怕李漱兒牽連到自己,所以就在成婚當日將新婦趕出了家門,以證自己跟元佑黨人毫無干係。
趙挺之的心夠狠,但是再次成為宰相的蔡京想弄死他,又何須什麼藉口?
不用蔡京出手,自有其門人走狗出面,羅織罪名將趙挺之極其家眷全部打入大牢。
趙挺之在入獄之後,曾經多次託人向自己投靠的定王殿下求援,但皇長子趙桓懦弱無能,為人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因為擔心惹怒蔡京,所以置若罔聞,五日後權傾一時的前任宰相趙挺之病故。
聽罷了何大人講述的京中風雲之事,李南不關心趙挺之和蔡京的政治鬥爭,而是開口問道:“敢問大人,我那表妹李漱兒後來如何了?”
何大人嘆道:“唉!那小娘子在成婚當日被夫家趕出門去,她那伯父李格是也不敢沾惹元佑黨人之事,所以本官也不知她的去向。”
想起當年那個粉妝玉砌的小女孩,李南萬萬沒想到她的命運竟然如此多舛,看來自己有必要找一找她,別的幫不了,但至少可以給些銀錢,讓其安安穩穩度過此生。
眾人邊喝邊聊,不知不覺也飲下了不少美酒,原本沉默寡言的張書夜話語也多了一些。
李南因為跟何大人的一番攀談,他的身份在三人眼中已經沒有什麼疑問,所以他們毫不避諱的談起了平叛軍略之事。
聽了幾句後,李南連忙拱手說道:“今日能與諸位大人暢談實乃三生有幸,但在下乃一介商賈,不敢知曉軍國大事,容小子告退。”
“哦,那好。”何大人笑道:“等你到了東京,本官定要在樊樓好好的招待你一番。”
張書夜本來對李南還有幾分戒心,此時見到他要離席而去,頓時疑心盡去,也善意的提醒道:“如今兩浙路和江南路有方臘作亂,建議你最好避開這兩地北上。”
李南面帶笑容,意味深長的說道:“多謝諸位大人提點,那咱們就日後再見。”
離開了紅粉樓,在返回客棧的路上,阿舒爾好奇的問道:“主人,您想接觸地方的領軍人物張書夜,這我可以理解,但您為何在他們談及軍略之事的時候離開呢?”
“呵呵呵……”
李南輕笑道:“就憑大宋已經爛透的這五路兵馬,哪怕張書夜是諸葛武侯在世,也無濟於事。我這次來這欽州城為的是看他這個人,而不是為了打探他們的謀劃。”
“主人為何要對這個張書夜如此重視?”阿舒爾依舊疑惑不解。
“我書房裡有一本書叫做《宋史》,有空你可以好好瞧瞧,看過之後你就知道我為什麼會如此看重他了。”
北宋徽宗時期,出色的名臣武將數量不少,若是在其他明君在位之時,想必他們都會有流傳千古的作為。
史書記載,梁山伯的反賊宋江,率領軍隊縱橫大宋東部十多個州府,數萬宋兵無人是其敵手,可是就在海州,這支軍隊被知州張書夜擊敗並且招安。
在不久後金兵南下圍攻東京城之時,整個大宋數十路州府中,也只有張書夜一人率領著數萬軍馬趕去勤王護駕。
由於大宋朝壓制武人的優良傳統,所以李南從來不擔心那些武將。
這些武將就是再厲害,領兵作戰之時也會受到上到皇帝,中到朝臣,下到到監軍的種種掣肘,實際上發揮不出五成的實力。
但是宋朝的文官就不同,尤其是張書夜這種全能型的文官,這樣的人物才是李南需要擔心的大患。
例如這次大宋派兵征討造反的李南,別說是五路征討使,就連其中一路的總管職位,武將都沒有資格擔任。
別看監軍孫傅對張書夜還算客氣,那是因為他是文官,要是換個武將在此領兵,那孫監軍估計連跟他同桌吃飯的興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