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軟弱的段家血脈(第1/2 頁)
相比於小小的占城,李南現在更想拿下的是真臘國和大理國。
大理國雖然跟宋遼無法比擬,但是從立國到至今,國內的政權更迭可以說是精彩紛呈。
937年,祖籍大理的南詔國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即位,改國號“大理”,建元文德,定都羊苴咩城。
段思平建立大理國後,厲行改革、勵精圖治、發展生產,著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國的生產、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公元944年,段思平在鄧川視察農業的時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繼位。
946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聯合相國董迦羅發動政變,逼段思英退位出家,並自立為帝。從此大理皇位的繼承由段思平一系轉到了段思良一系。
段思良死後,子段思聰立。段思聰時期,迅速膨脹起來的高氏已經取代董氏,成為朝政大權的實際控制者。之後,段家諸朝均以高氏為相,高氏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政治集團。
自大理第二任皇帝段思英開始,大理段家皇室便有了一個優良的傳統,那就是遇到困難和壓力之時,那皇帝馬上就不當了,趕緊到寺廟出家為僧。
金庸老先生在小說《天龍八部》中,將眾人美化的不錯,一陽指、六脈神劍,皆為神奇至極的武功;慈眉善目的一燈大師、痴情王子段譽、風流倜儻的段王爺——讓偏隅西南的大理王室在江湖上佔據了顯赫地位。
然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大理段氏家族,又經歷了怎樣的興衰榮辱?
從937年綿延至1253年的大理王朝22代國王中,先後有9位國王禪位為僧,再加上被迫遜位的1人,便足足有10個國王最後都當了和尚,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或許是由於李南的亂入,所以很多歷史事件都出現了細小的問題。
例如篡奪了段家皇位,改‘大理’為‘大中’的高升泰,本應在十年前病逝,可他現在還活蹦亂跳的掌管著他從段家奪來的大理國。
如今高升泰年邁,太子高泰明協助他掌控著整個大理國,段家的後人段正淳和其他皇室中人都被軟禁起來,雖然擁有一定的自由,但是身邊都有高家派來的人監管。
因為早就惦記著大理這塊廣闊的土地,所以李南剛到廣南西路赴任之時,便派出了不少細作打入大理國,時不時的也能傳回來一些訊息。
最近拿下了交趾全境之後,真臘和大理兩國都有些蠢蠢欲動,所以李南趕緊傳信讓龐秋霞和孟離調集兵馬,前往邕州特磨道附近,同時將整頓好的鎮南軍第一步兵軍團,派去了七源州邊界,給大理國高家施壓。
由於大理國的邊界跟宋朝的廣南西路和成都府路接壤,李南無法完全切斷大理和宋朝之間傳遞訊息,所以暫時還不想公然造反的他,希望能用和平隱秘一些的方式來得到大理這個國家。
就在李南帶著親衛微服私訪交趾民情之際,大理國的細作們終於將最新的訊息傳了回來。
李南看過了密信之後,望著遠處伐木開荒的熱鬧場景,忍不住嘆了口氣。
細作費盡心機和不少財力,終於接觸到了段正淳,可是這位段氏皇家後裔卻懦弱膽怯,直接拒絕了李南的所有提議。
其實這也難怪,就看段家人祖祖輩輩遇到困難和壓力,就立刻出家為僧的行為,就知道他們家族的性格就是如此,在和平年代軟弱的段家人估計是個好皇帝,但是在亂世,他們就只能做縮頭烏龜了。
這種事急也急不來,李南只能吩咐這些細作繼續接觸段家之人,既然段正淳如此,那就聯絡一下段和譽和其他段家旁支之人,畢竟李南想要的也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處理完這項事情,李南指著前面用木柵欄圍起了的農場問道:“這裡是何處?”
這次出行,李南特意帶來了戶部的顧問,原交趾李朝太傅李道成。
聽到李南的問話後,李道成恭敬答道:“稟將軍,這裡就是關押皇宮妃嬪、公主和犯官家中女眷的勞改農場。”
勞改農場這個新詞彙還是李南弄出來的,按照大宋和其他各國的章程,那些被抓起來的交趾李朝官吏富豪等奴隸主階級的人,還有李乾德的后妃和女兒,有的應該關押,有的應該處死,至於犯官的家眷也需要發放到教坊司這類的場所。
李南雖然不太在乎交趾人,但是欺負一群女人他還不屑為之,至於專門糟蹋女子的教坊司,在他的治下更是不可能出現了。
交趾境內土地不少,但是都被大片的雨林佔據,這個時候可不是保護環境的好時機,所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