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間隙(第2/2 頁)
,被衝進陣勢內部的烏桓鐵騎衝的是七零八碎,再也無法發揮出一開始的威力。只能靠著戰車和重步兵的保護,與敵人近距離的搏殺。
也幸虧這都是公孫瓚麾下的精兵,上馬是騎兵、下馬是步卒,雖然被當作弩兵用,但放下手中的巨弩換上身後的長槍近身搏殺照樣精通。
而同樣,田楷率領的一萬精騎面對著數倍於己的胡騎也逐漸露出頹勢,折損近半,整個戰場幾乎一面倒向烏桓。
然而在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和精騎殺入後,局勢瞬間就逆轉了。
“踏營!”
大勝之後,勝局已經基本奠定。公孫瓚再度恢復成了那個所向披靡的白馬將軍,再度率領著麾下的白馬義從意氣風發的喊出了這兩個字。
公孫瓚並沒有帶著白馬義從直接殺向蹋頓這個首領,而是從後方殺入亂軍之中,奔向被胡騎團團圍住的公孫範的軍陣。
“義之所向!生死相隨!蒼天為鑑!白馬為證!”
白馬義從再次呼喊出那銘刻在靈魂之中的口號,開始了衝鋒。
霎時,只見一道白浪勢如破竹的殺入浩蕩的黑色大海之中,直奔位於的島嶼。
不同於南匈奴,對白馬義從沒有多少畏懼,而且常年在幷州與呂布這樣的殺神作對,心理承受能力相當強。烏桓對於白馬義從的畏懼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心裡。看到衝鋒而來的白馬義從,幾乎是條件反射向兩邊閃躲而去。
本身白馬義從的踏營就相當可怖,再加上烏桓的畏懼,使得公孫瓚的衝鋒順利無比,幾乎是毫無波瀾的殺到了中央公孫範的軍陣邊。
“三弟!速速重整大軍,我來為你阻攔周圍的敵軍!”
公孫瓚早在之前就已經見到了弩陣的威力,若是論及威懾力可能不及公孫瓚的騎兵踏營那般聲勢浩大,但論起殺傷力卻遠超於其。萬箭齊發之下就是上千屍體,江東的新式連弩,萬箭也就是一小會兒的事。公孫瓚率軍一個衝鋒都沒結束,可能公孫範的弩陣已經射出數次箭雨了。
正是由於弩陣的威力,所以公孫瓚才首先選擇解救公孫範的大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