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我奪舍了隋煬帝 > 第121章 長生訣、元始玉虛開天功

第121章 長生訣、元始玉虛開天功(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魔法咒語是漢字?看我手搓禁咒!修真從穿越到長橙域開始一本功法闖宇宙靈印紀永墮深淵:魅我帶著一群小鬼練魔法我以大夢煉長生我在蜀山斬妖除魔成聖人穿到西遊記拜孫悟空為師鍵盤俠的異次元冒險逆襲重生:反擊耀新生縱橫三界之鬼門小子異寂能御獸東荒我不慌史前元尊天之湮修仙錄之問道天涯不死修仙人心道征途綜影視:拯救意難平男二們

三聖母聽了微微皺了皺眉頭,對於這樣的言語,她是十分反感的,也因為如此,她很少迴天庭,甚至連灌江口都很少去,只是留在華山洞天,歸根結底,就是雙方的理念不一樣。 “走吧!凡間的帝王,不過百餘年的壽命而已,沒有必要關注。”楊戩身形化成一道虹光,消失在原地。 三聖母微微嘆了口氣,在自家兄長面前,三聖母沒有任何辦法反抗,只能跟著楊戩身後,沒入洞天之中。 回到大營之中的楊廣好像有所察覺一樣,抬頭看了遠處的小山一眼,只見一道金光冉冉而上,消失在天際,好像是一顆流星一樣。 “這個三聖母還真是不一樣,居然顯聖在世俗之中。”楊廣微微搖搖頭,然後就將頭埋沒在案牘之中,這些奏章都是洛陽的官員送來的。 現在楊廣可是財大氣粗,將武林秘籍放在藏經殿中,任由臣子們翻閱、修煉,這樣一來,可以幫助楊廣源源不斷的得到巫力。 “陛下,寇仲和徐子陵來了。”外面傳來內侍的聲音。 “他二人怎麼來了?讓他們進來吧!”楊廣面色一愣,這兩個傢伙說起來還是自己的記名弟子,到底是這個時代的主角,修煉起來速度很快,已經快要靠近宗師境界了。 “臣寇仲(徐子陵)拜見陛下。”半響之後,就見寇仲、徐子陵聯袂而來,兩人氣勢雄渾,顯然修煉有成,一方面是長生訣的功勞,二來也是與兩人氣運有關係,最後與楊廣的悉心培養也有很大的關係。 “怎麼,你兩人也想參加對李淵最後一戰?”楊廣擺了擺手,讓兩人站了起來。 “這個,陛下,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有一件寶物進獻給陛下。”寇仲臉上頓時露出笑容,笑容中充斥著諂媚。 “長生訣?你想讓朕幫你們破譯了長生訣,然後傳給你們?”楊廣早就感覺到寇仲身上傳來一絲玄妙的氣息。 “陛下學究天人,非微臣能比擬的,想來一定能夠參透長生訣。”徐子陵說話卻是小心翼翼。 “微臣早就想將此寶獻給陛下,只是事務繁忙,而且關係重大,只能親自前往,親自送到陛下面前。”寇仲從懷裡摸出一本書來是,雙手呈現給楊廣,赫然就是名震天下的《長生訣》,傳聞是廣成子親手撰寫的書籍。 楊廣接了過來,開啟一看,果然是奇形怪狀的文字,被人稱之為甲骨文,但楊廣知道,這絕對不是什麼甲骨文,而是比甲骨文更加久遠的伏羲文。乃是人族先賢伏羲大帝所創。 “太無之先,元氣之始,這並非是什麼長生訣,其全名叫做元始玉虛開天功,乃是上古聖人元始天尊所修行的神通法門,乃是直指聖人大道的法門,只是世人沒有玉清道體,故而不能修成玉虛開天功,他的弟子廣成子就將玉虛開天功分成七個部分,分別對於著金木水火土、至陰至陽七種體質。”楊廣很慶幸自己從寇仲和徐子陵身上得到了伏羲文,這段時間,兩人不斷的貢獻著伏羲文。 長生訣總計不過七千四百字,現在楊廣都能通讀了,這才讓他讓知道完整的長生訣的來歷,才知道這個所謂的長生訣原來叫做元始玉虛開天功,乃是元始天尊的絕學。 “陛下果然認識長生訣?”寇仲驚呼道。 “原來這叫做元始玉虛開天功。”徐子陵喃喃自語道。 兩人加入大隋軍隊之後,按照楊廣的要求讀書識字,幾乎每天都向楊廣稟報自己的學習程序,也知道長生訣的厲害之處,古往今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傑都得到過這個長生訣,可是無人練成,那些天縱奇才的人,參悟這些文字,都是似是而非,或是按照圖形修煉,最後都走火入魔而亡。 也只有寇仲和徐子陵兩人誤打誤撞,才各自修煉成其中的一副,感受到兩幅圖的強大之處,讓兩人對長生訣更加的好奇和嚮往。 可惜的是,兩人根本就不知道這長生訣如何破解。 沒想到,現在到了楊廣手中,很快就明白長生訣的真正來歷。 “陛下,這個元始玉虛開天功能長生不?”寇仲忽然想到了什麼,忍不住詢問道。 “真的能練到極致,天地滅,而己不滅。”楊廣一邊看著玉虛開天功,眉宇之間皺了皺眉頭,他是看了一遍,也確認這些字都認識,可是連在一起,就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總感覺怪怪的。 “叮!你閱讀了廣成子《贗品元始玉虛開天功》,獲得元始玉虛開天功” 一個機械般的聲音響起,楊廣面色一變,好像出現在一個混沌之中,一個大汗手執利斧,足踏青蓮,周身陰陽之氣閃爍,猛然之間,斧頭狠狠的朝虛空之中劈了過去,虛空震動,分出清濁兩氣,大汗頭頂之上,三光閃爍,分了天地人三才,定住了乾坤,再看的時候,混沌消失的無影無蹤。 “《太上感應篇》、《元始玉虛開天功》?”楊廣雙目中閃爍一閃而沒,在剛才的混沌之中,他察覺到一絲熟悉的感覺,仔細想想,那一點陰陽之氣,就是太上感應篇所化,後面劈出了清濁,分了天地人三才大概就是《元

目錄
光榮使命19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