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章 半月談(第1/2 頁)
不知不覺,魔傀釋出已有半月,每很緊張地過著,失去的節奏感漸漸找了回來。回頭再看,開書前帶有畏難的情緒,咬牙跺腳做起來,才發覺諸多艱難不過是藉口。
閒話少敘,聊書。
怒瀚遇到的挫折不止使我認識到知識面的缺陷,還逼我承認一點以往不願承認的:短期內我大抵寫不出神書。出這個詞自然要提到標準,然而標準人人不同,這裡只針對自己。
以我看來神書至少滿足以下條件。
一,簡練的文字。
追求華麗是寫手的通病,需要不斷的學習、成長與自我否定才能提升到更高境界,沒做到之前,那些充滿韻味的形容詞與副詞總能讓人流連,如何使用簡練的文字將意境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來,是一個漫長且持久的工程。此外還有矯枉過正,把追求簡練變成簡而不煉,簡而不達,看過後雲裡霧裡,一臉懵逼。
文字圈不合適舉例,咱音樂。竇唯曾經是我最喜愛的歌手,相信不少人知道。巔峰時期創作出來的歌,首首經典。現如今,此君依舊在創作音樂,歌詞都沒了,沒有幾個人聽得懂。
如把這種風格用在寫書,就不能叫簡練,該叫神仙。
二、完整的故事。
這個要求似乎簡單,實則不然。所謂完整,不是這本書有開頭有起伏有**和結尾,而是指架構沒有缺陷,設定沒有錯失,線索有始有終,伏筆大多能填上,即便為續集留的殘念,也應做到有跡可循,而非憑空冒出來。好比蓋房子,打好的地基要完全用到,支撐牆體必須牢固,房頂不能透風漏雨,細節如廚房必須開窗,廁所至少高過人頭,那些常人皆知的避諱應當留意,不是迷信,只是習俗。
拿著這幾條對照,你會驚奇地發現滿足者其實不算多。這裡我想拿一本名著做例子,龍八部中有個很經典的人物:掃地僧。事實上,仔細對照前後文,這個角色的出現極為突兀。我的理解是這樣,書中慕容博與蕭遠山已成為bug,作者已無法用合理的方法將他們收拾掉,只好弄出來一個更大的boss,且這個boss無慾無求一輩子掃地,才不會對情節、乃至書中歷史造成影響。只不過金大俠功力深厚,即便這種情況也能從容應對,反而塑造出一位千古絕唱。
三、真實的人物。
故事裡的人物由作者創造,經過加工是必然。之所以強調真實是因為,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作者應有把它當成真人真事描寫的覺悟。誠然這會帶來很多後果,譬如盜墓筆記的作者,有段時間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嗯,據很嚴重。舉個看似無關的例子,z大在寫無限恐怖的時候,末尾暗示主神就是作者,也就是他自己。續集把張恆帶入其中,把無限世界拉回地球。結果很明顯,無限恐怖是經典,續集不再耀眼。這裡除了續集難寫之外,不能不提到設定方面的問題。
把作者帶入書中......創意很好,但是太難了。
結論是,身在局外,寫真實的人,網文圈滿足條件的書有不少,能做到的作者卻不多。換句話,水平不夠,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四、和諧的結構。
結構就是佈局,好比房子有戶型,同等面積,有的走進去就覺得舒服,有的醜陋到不堪入目。一本書,情節的安排,人物的走向,架構是否合理等方面極為重要,細節如起承轉合、分段甚至包括詞彙的運用,這些都會影響閱讀體驗,關係著一本書的質量。
五、豐富的知識。
提到這個滿臉都是淚,怒瀚啊......寫不下去的原因正在於此。曾看過一篇評價村上春樹的文章,特意指出其涉獵之廣博,其書中隨處可見的物件、也既道具,都能出子午來,譬如一隻筆,其出處、材料、分解構造、加工過程、好壞區分乃至標準判定與相關,作者全都知道。誠然這些知識並非總能用到,寫多了還會影響閱讀,可是反過來想,假如知道的太少,當寫到必須寫的地方怎麼辦?
怒瀚就是因為這暫停......是暫停不是太監。強調一下。
六、一定的內涵與相對正面的三觀。
但凡是書,總會表達出一點東西,與故事的好壞、型別、精彩程度並無關聯。極躲講,即便是那些色¥情故事,也會向讀者傳遞資訊,嗯,某種角度講,這類書產生的刺激會更大更強更直接。以神書的標準判定,首先不能為低俗而低俗,不可因罪惡描寫罪惡,不可讚美醜陋與自私,對人性的表現應著重於嚮往美好,而不是鼓吹陰暗。至於寓意的高低,意境的深淺,這些由作者水準與投入程度決定,最最基本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