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更愛三十六計(第1/2 頁)
孫子兵法?
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的孫子兵法?
沒有想到這斯竟然喜歡這樣的書。
徐落對孫子兵法是熟悉的,也讀過,所以當花無夜如此說時,她立刻就想到了孫子兵法。
花無夜見徐落疑惑,以為她不知道,便解釋了起來:“《孫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分別是《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偏》、《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他已經完全背誦的出來《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嗯!不錯!《孫子兵法》是有這麼十三篇。”
徐落聽完了後,對花無夜竟然這麼瞭解《孫子兵法》,略詫異,不過,想到這是花無夜最喜歡的書,又不詫異了。
畢竟人!
通常對自己最喜歡的事物,會最為了解。
花無夜見徐落如此說,一怔,隨即,黑眸中染滿了笑意,柔聲的說道:“你也讀過這本書?”
“這不是廢話!”
徐落沒好氣的回道,一副少瞧不起人的傲矯模樣。
聞言,花無夜笑了,徐落果然,是能夠給他驚喜的。
這樣的她,讓他覺得非常配他。
他愛的一切,徐落幾乎也喜歡,也都有涉及。
與他趣味相投。
可以有說不完的話題。
“不過,相比《孫子兵法》,我更喜歡《三十六計》!”徐落放下了《拿破崙全傳》,移步上前,輕斜靠在了中間的桌子上,雙手環胸,與花無夜對立,冷聲的說道。
“三十六計?”花無夜詫異。
徐落點頭,解釋了喜歡的原因:“《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漢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流傳廣泛不說,也應用廣泛,“三十六計,分別是: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
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