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穩了一下心思,張巖決定不管那麼多,想得也是空耗心思,與自己無關,當下朝洪大全笑道,“還不是錢財收買了你。好了不瞎扯了,你家那頭騾子明天讓我用用,我要去鎮裡一趟。”
聽張巖又說起錢財收買了自己,張大洪忍不住大聲嚷嚷道:“狗屁的錢財,狗屁的收買,你二叔才是那種人。哼,騾子你拉走吧,若你和你二叔一德性,我老洪根本就不借給你!”
張巖無奈一笑,這話可反駁不了,二叔習性的確如此,不過他知道洪大全沒惡意,不敢再耽擱時間,“那好,我把騾子牽走了,明天我從鎮上回來取這些弓箭,下次再打頭大的請你嘗。”
“好好好,去吧去吧,有肉吃的時候,別忘了我老洪就好。”張大洪揮揮手,頭也不抬專注地打鐵。
張巖牽著騾子向家走去。一路上心情輕鬆了許多。
和張大洪成為忘年交是一件很讓人愉快的事情。張大洪幫忙修補捕獵工具,張巖負責上山打獵。打到的獵物兩人分享。分工非常明確。張大洪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張巖也從不計較雞毛小利。所以這種關係一直很好地保持著,兩人不知從何年開始這麼做,一直如此到如今,即使兩人年齡差了幾乎二十歲。其友情深厚,是村人無法理解的。
至於修真者、山中異象、玲瓏浮屠塔這些事情,張巖覺得與自己這個小人物真的無關,這是那些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修真者該操心的事情。
既然與自己無關,又思索它作甚?
放著這種心態,張巖緊繃的神經放鬆了許多。
回到家,已是即將進入黑夜的時刻,吃過飯,張巖本欲多瞭解些修真者逸聞,見付伯匆匆地進入房間,只得放棄這種打算。
夜晚,張巖躺在床上,腦海裡時而連連閃現那日的山中異象,時而又想起付伯所說的修真世界。心懷激盪,久久無法入眠。
“修真?我也要!”
不知何時進入夢鄉的張巖喃喃自語。
第四章 紛至沓來
第二天一早,天剛矇矇亮的時候。
張巖起床,把野豬背脊肉剁下一部分,留在家裡。剩下的全裝在騾車上,向距離村子,足有二十多里的翠山鎮行去。
張巖一年也只去鎮裡七八次,柴米油鹽不缺的狀況下,他並不是很願意往鎮裡跑,一方面鎮里人多噪雜,另一方面大概是性子使然吧,他還是喜歡山林川野多一點。
這次張巖去鎮裡,有幾件事情要辦。最重要的原因是,拜會自己的二叔二嬸一家。
孤零零的一個人,對於親情,總會比別人更想擁有和珍惜的。
翠山鎮是一個依水而建的小城鎮,人口約莫有五萬人左右,鎮中百姓多是靠山水過活,因地處北疆,較為偏僻,地理位置不是多重要,民風自然淳樸無爭。
管理翠山鎮的是,梁武國北疆文成侯麾下,因戰爭受傷的一名校尉長,名喚祝通,在此鎮經營幾十年,以親民、公明著稱。
今日恰逢鎮中趕集會,走了幾個鐘頭的張巖進得城來,便見熙熙攘攘的人群比肩疊踵,街邊吆喝做買賣的幾乎比往常多了兩倍。
大人領著小孩,老人陪著老伴,少年少女成群結隊,不時有調皮頑童,從人群縫裡擠出身子,一轉身便又消失在人群裡。戲雜耍的,敲花鼓的,賣點心糖塊的,他們身邊無不圍了一圈又一圈的人牆。不時還有陣陣的喝彩叫好聲,從遠處傳來。各種各樣的味道也不時鑽進鼻間,炒麵醬的香辣竄鼻子味,淡淡的卻很凜冽的酒香味,糖葫蘆誘人的酸甜味兒……
喧吵的很,也熱鬧的非凡。
此時太陽已懸掛高空,由於正值七月炎夏,雖是早晨,溫度卻彷彿因為擁攘的人群,變得燥熱許多。
立在城門口的張巖,瞅了瞅深後的騾車,不由的一皺眉頭,若如此擠過去怕是不行的。
張巖正為難之際,卻聽一陣希律律的急促馬蹄響聲,伴著大喝,“讓開!讓開!大家通融一下,有急事……”
熙攘的人群,驀地向街道兩邊,爭先恐後湧去,生怕被疾馳的馬車給撞到。
一輛有四匹高頭白馬,拉著的廂車急速駛來。張巖正欲牽著騾子躲一邊,卻不料那馬車霍地停在了張巖身邊。
“兔崽子,怎麼跑鎮裡來了?我正要去你家呢!”車上一人分開竹簾子,向張巖喊道。這人國字臉,小眼睛,頜下一撮鬍鬚,正是張巖的二叔,張永泰。
張巖一愣,想不到是自己的二叔。
張巖對於二叔擾民的做法,很是不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