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部分(第3/4 頁)
華夷一家,且有楊廣前車之鑑,朕絕不容自己犯上同樣錯誤。不同的民族是可以和平共存,對各方都是有利無害的。”
可達志露出感動神色,道:“皇上打算如何應付塞外聯軍?”
李世民微笑道:“這方面朕交由少帥全權負責。少帥的心現在變得很軟,聯軍中不乏他的戰友兄弟,達志應可放心。”
魏徵起立躬身道:“臣下之見,眼前實不宜與塞外聯軍正面交鋒硬撼。雖然微臣對少帥有十足信心,且肯定在少帥領導下,我們贏面較大。”
李世民著可達志和魏徵兩人坐下,負手步至桌前,目光落在案頭李淵親傳予他的國璽處,眉頭輕蹙道:“魏卿這提議教朕好生為難,少帥不顧生死、視權位如草芥來助朕,請的是一個義字,現在若我甫登皇位,立即推翻前諾龜縮於長安而不出,坐看塞外聯軍到處破壞搶掠,怎對得起少帥,更無法原諒自己。”
可達志露出讚許神色,徐子陵卻有另一套想法,對李世民如何駕御群臣,人盡其材,他早有體會。現在其話鋒犀利逼人,非是要魏徵啞口無言,而是要激勵魏徵再動腦筋,想出方法解決難題,冒死極諫。更以此秤量魏徵魏徵待要起立陳詞,李世民又移到徐子陵旁坐下,微笑道:“我們就當魏卿關鏘門關賠。”
魏徵顯然被李世民虛心納諫的誠意感動,沉吟片刻,恭敬道:“有兩個原因,可以支援微臣的看法,首先皇上今天即位,而太子和齊王餘勢未消,國內百廢待舉,統一大業尚有餘波,不宜因征戰致有重大傷亡,影響國情民情的安定發展。其次是即使戰勝,徒加重中土與塞外諸族的仇怨,早晚必將再為患於我。微臣愚見,請皇上參詳。”
(缺一行)
魏徵道:“少帥大智大勇,只要我們如實告訴少帥,他必有兩全其美之法。”
可達志拍腿道:“這是最佳辦法。達志亦有八字真言,讓皇上參詳,就是‘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李世民、徐子陵、魏徵三人同時動容。
徐子陵道:“達志是否在提醒我們?”
可達志微笑道:“可以這麼說。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大汗並沒有向我透露絲毫他的作戰計劃,顯示他對我的猜疑,令我再不願追隨他,效忠於他。更重要是我認為以寇仲之能,必可達到魏先生的要求,把兵禍化解於無形。而我這般進言,說到底仍是為突厥族著想,不想我族樹立新大唐如此強大的勁敵,且深信皇上華夷如一的誠意,相信寇仲中外和平相處的承諾。最後仍是一點私心,希望皇上善待我留居長安的本系族人。”
李世民冷靜的道:“達志純是揣測猜想,還是把握到蛛絲馬跡。”
可達志沉聲道:“聯軍集結於太原北疆的時間長得不合情理,更不符大汗愛用奇兵的一貫戰術。從北疆至此千里之遙必難避過你們耳目。即使能抵關中,途中必飽受狙擊摧殘。我敢肯定聖者之所以匆忙離開,正因聯軍已成功偷入關中,可於數天中抵達長安城外。”
李世民猛地立起,斷然道:“朕立即要見寇仲。”
御書房內寇仲聽罷可達的見解笑道:“哈!好小子。我不是說你達志,指的是頡利那老小子,我岳父更是目光如炬,囑致致提點我,聯軍可在任何一刻突然出現。”
徐子陵淡淡道:“少帥的心情很好哩!”
寇仲輕鬆的道:“好得差點要高歌一曲,只怕你們受不了我的腔子。哈!咦?你們的神情為何如此凝重?有甚麼大不了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老子根本不怕甚麼聯軍。”
李世民嘆一口氣,向魏徵道:“魏卿可把心中想法,如實稟年少帥。”
寇仲向坐在他旁的魏徵訐道:“有甚麼話要和我說的?”
魏徵遂再把己見說出。
寇仲聽得眉頭大皺,先往徐子陵瞧去,後者笑道:“有甚麼好看的?你不認為魏先生的話有道理嗎?”
李世民懇切道:“一切由少帥定奪。”
可達志默然不語。
寇仲向徐子陵賠笑道:“陵少認為對的,我這個小少帥怎敢反對,我只是在心中比較敵我形勢。魏先生說得對,我們是名副其實的陣腳未穩,民情如此,軍事上如此。即使少帥軍、宋家軍、江淮軍三軍及時趕至,我們仍有指揮和配合上的問題,新來甫到立即投入作戰,對方卻是蓄勢而來,演練充足,我們將更難以樂觀。他奶奶的熊!他頡利小子若來個甚麼實則虛之,我就還他一個虛則實之,一切包在我身上。”
李世民大喜道:“少帥想到應付之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