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死了對大家都好(第3/4 頁)
有什麼動機動手……
這是資訊差,因此根本無法準確判斷。
嬴政是宮中最先得到訊息的,到了華陽時,華陽太后剛得到訊息不久,太后懿旨都沒有來得及下。
嬴政先是說了自己的處置,隨後安撫起華陽太后。
華陽太后見此也就沒有下達懿旨了。
後宮不得干政,那是呂后之後才有的說法。
這個時期可沒有後宮不得干政的說法,後宮貴人的權力是很大的,特別是太后。
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二元君主制,朝廷的臣子既要聽君王的,也要聽太后的。
如果雙方的命令衝突,那就要看誰的威望高,誰的勢力大了。
漢朝初期劉邦死後,呂后能夠有那麼大的威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權責不清晰的二元君主制。
皇后也是需要效忠聽令的君主。
所以蕭何,曹參,周勃,陳平等開國功臣才會聽令,呂后才能獨攬朝政,幾乎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
漢承秦制,秦朝有嬴政這個皇帝,嬴政卻沒有立皇后。
秦朝國祚又太短,到了漢朝初期,皇后以及太后權力難免像以前模湖不清,發揮空間極大。
後宮不得干政的說法具體來源已經不可考證,有兩個版本。
版本一就是漢武帝說過類似的話,版本二就是周武王伐紂時說的。
帝權與後權之間的權責劃分經歷了不少時間,一直要到漢武帝時期才比較清晰。
漢武帝的靈感就在於呂雉干政的教訓。
成蟜也是知道這方面隱患,但長輩們還在,劃分權責就不必著急了。
等到太后們壽終正寢,再借助統一大勢,改革大勢,一切都水到渠成。
不用等太后趙姬逝世,因為趙姬本質上是一個小女人,對於權力並不看重。
訊息陸續在宮中傳播,宮中其他貴人也漸漸知道了,反應各不相同。
最悲傷的自然是清夫人,熊啟這個楚系外戚勢力領頭人既是她的依仗,也視為扶蘇的依仗。
當然清夫人並不知道,熊啟對於扶蘇的負面影響極大。
如果熊啟沒有叛變,扶蘇很可能已經被立為太子了。
因此從長遠來看,熊啟死了,對大家都好!
……
成蟜收到訊息時正躺在暖香撲鼻的被窩裡呢,今晚照例是宿在紫女房中。
當紫女的貼身侍女紅著臉稟報時,成蟜正在跟紫女親熱呢。
因此成蟜根本不想離去,非常任性的讓侍女回稟宮中傳旨宦官讓等著。
不去還是不行的,要給王兄面子,不過稍微遲一些還是沒有問題的。
等到完事兒了,成蟜也沒有著急離去,而是成蟜抱著紫女去不疾不徐的沐浴了一番。
擦乾淨後再抱回床榻上,蓋上被子。
紫女對於成蟜的體貼是很是感動的,半途幾次催促成蟜趕快進宮。
不過成蟜都置之不理,所以紫女蓋上被子再催促了一次,隨後光速閉上眼睛睡覺。
成蟜依舊不慌不忙的親了紫女額頭一下才轉身離去……
來到前院,宮裡來傳旨的宦官已經著急上火,坐立不安,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
但又不敢催促成蟜這位祖宗,只能祈禱著回宮處罰能夠輕點……
成蟜做人還是有一手,見面就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表示他會幫忙說好話,讓傳旨宦官不用擔心。
傳旨宦官一下子覺得自己等待值得了,還非常感動,會在乎宦官想法的貴人太少了。
於是一路上傳旨宦官就把今晚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部說了出來。
侍女只是說了讓成蟜入宮,具體原因卻是沒有說。
聽到嬴政的詔令,成蟜面色就不禁有些古怪起來……
讓他這個幕後黑手去追捕兇手?
這是他事先沒有想到的。
不過成蟜也所謂,反正無論是誰負責追查,羅網衛都會在恰當的時機將兇手繩之以法,給出一個交代。
這種事情成蟜是不會坦白的,因為實在是很犯忌諱。
說出來沒有任何好處,坦白的話就是腦袋被門夾了。
雖然經過他的影響,嬴政已經知道熊啟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老實,但畢竟還沒有查到出賣秦國的事情。
這樣的程度完全不必到死亡的地步,也完全違背了嬴政的理念,秦朝的法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