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滅魏(第2/4 頁)
就算如此,為了萬無一失,秦國依舊派內史騰在故韓與楚的邊境陳兵,阻攔有可能出現的楚國援兵。
最後就是預防趙國了。
趙國跟魏國接壤,如果非要出兵援助,秦國也沒有辦法。
為了阻攔趙國援軍或者儘可能減少援兵,秦國動用各種手段給予了趙國巨大的壓力。
趙國西部要害關口,秦國陳兵相對,蠢蠢欲動。
趙國東北部與燕國的邊境線附近,透過秦國的運作,燕國的兵馬也虎視眈眈。
由於此時政治春暖花開之時,狼族也趁機南下打草谷,牽制李牧率領的十萬趙國邊軍。
如此情況下趙國多半是不敢抽調軍隊援助魏國的,硬要抽調數量也極其有限。
再賄賂郭開一手,事情就穩了,趙國絕對會對魏國袖手旁觀。
因為此時趙國的當家做主的是剛繼位不到兩年的趙王遷,趙王偃已經嗝屁兩年了。
趙王偃若是還在,還能壓制住郭開,也能夠壓制群臣,能夠獨斷專行的決定支援魏國。
趙王遷就沒有那個能力了。
首先趙遷出身就不正。
他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那才是趙王偃正牌王后所生的長子趙嘉,本該具有最正統的繼承權,可惜被強行廢除。
趙國境內支援趙嘉的人更多,趙遷是被相國郭開和王后趙悼倡後強行扶上位的。
其次趙遷是趙國國都內出了名的品行不端,能力低下,早就被寵壞了。
吃喝玩樂趙遷非常擅長,治國理政就一塌湖塗了。
趙遷的威望低下,差不多相當於半個傀儡,國政大多掌握在郭開和其母手中。
趙遷之母也不懂治國,因此國政實際上是掌握在郭開手中。
趙遷又好忽悠,這麼說吧,此時郭開手中的權勢跟歷史上巔峰時期的呂不韋差不多了多少,就是半個趙王。
趙國外部內部的環境,都決定了趙國會袖手旁觀。
保證了魏國的外部環境,孤立無援的魏國消亡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歷史上秦國是先利用洪水破了魏國都城大梁,再消滅了被阻攔在黃河以北的魏國主力。
這一次是穩紮穩打的堂堂正正之戰,先消滅魏國的主力,再破魏國都城。
消滅魏國主力的事情由王翦去做,另外王賁率領一支由騎兵組成的偏師遊曳在魏國境內,阻截援軍,襲擾後勤。
這場戰爭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結束,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五六個月。
這領兵打仗之事成蟜並不擅長,自然不會參與,只是平常從軍報中瞭解戰爭的進度。
雖然其他各國沒有支援魏國,但目光一樣都放在這場戰爭上。
在魏庸的暗中配合下,秦軍穩步推進,攻城掠地,但又不至於將魏軍給直接擊潰了。
在魏庸回覆的計劃中,打算在戰爭後期將魏軍的主力聚集在大梁城中,如此方便進城後的秦軍一網打盡。
若是魏軍在前期就損失慘重,恐怕魏庸這個大將軍就坐不穩位置了。
沒有掌握實權的魏雍在大梁城中做內應,想要攻破大梁城最終還是得走上水淹的老路。
所以魏庸不出意外的敗在了王翦手中,但沒有一敗塗地,主力精華猶存,讓魏國上下能夠看到一絲反敗為勝的希望。
六國多多少少都有都城被圍的經驗,特別是趙國,經驗老豐富了。
只要都城沒有被破,那就有反敗為勝的希望。
每攻佔一城,秦軍都要分兵駐守,雖然秦軍不可能在攻擊魏國都城前佔據所有城池,但也能減緩不少壓力。
只要能擊敗秦國的圍城主力或者讓其在攻城戰中損失慘重,丟失的城池也還有收復的希望。
當然這樣的策略是消極了一些,但魏國也是沒有辦法,誰叫魏國境內沒有多少險要關口依仗呢?
尋常的城池可阻攔不了秦軍的腳步,非得要大城才行。
魏國上下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在魏國有數的大城和都城中瘋狂囤積糧草和各種生活物資。
抱著就算打不過,也要耗過的想法,耗到冬天,秦軍總不可能不撤軍吧?
在古代,攻城戰耗個兩三月,甚至半年都是尋常事。
六月初,魏軍節節敗退,西部土地大部分丟失,十八萬秦軍兵臨城下,將大梁城圍得水洩不通。
都城內的魏國百姓很慌,不過魏國君王,權貴們並不算慌,反正早就有了心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