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謠言四起(第1/3 頁)
隱隱泛著絲甜辛的熱氣嫋嫋升起,氤氳後吸入胸肺,瀰漫出不同的辛辣。
阿嬌微一皺眉,自雲芳手中接過那藥,一仰頭便灌入腹中,儘管如此,口中仍不可避免的留下濃濃的苦味,令她眉頭更皺了幾分。
鎖心乖巧的自罐中取出醃漬的紅棗遞給阿嬌,見她眉頭略有舒展,雲芳接了藥碗退開,便狡黠一笑湊到阿嬌耳邊,“娘娘還是少皺眉吧,省得日後小皇子是個少年老成的,多無趣啊!”說罷不待阿嬌反應,立刻抽身後退,粲然一笑,追著雲芳往外去。
阿嬌無奈的嗔她一眼,只看著鎖心雀躍離去的身影以及不加掩飾的笑聲,眉間褶皺早已舒展,面上溫婉,竟是往日從沒有過的平靜。
劉建出生後,劉非便奏請太皇太后將淳于歆接回江都王府去坐月子,雖然這樣的時候不宜挪動產婦,但劉非既然開口,太皇太后也不好再挽留淳于歆。
阿嬌是在淳于歆離開後搬回了椒房殿,太皇太后對此不置可否,然而在阿嬌回到椒房的第三日,便以武安侯田蚡縱家奴行惡之事,令王太后禁足於永壽殿。
朝中外戚仗勢欺人每戶皆有,武安侯那件不大不小的錯阿嬌雖不知是怎麼傳進太皇太后耳中,可禁足王娡的原因,皇祖母卻有太多。是以當劉徹拉著她到長信殿給王娡求情時,她雖說得懇切,卻也只是做給劉徹看。
皇祖母既然放她離開了自己的庇護,與其將椒房殿看得密不透風,倒不如看著王娡容易。只是因此,這大半個月,劉徹便再沒踏進長信殿一步。
“娘娘,娘娘!”
阿嬌正兀自沉思,卻猛然聽到外面一陣疾呼,接著滿頭大汗的楊得意跟著雲芳進來,撲通一聲跌跪在地,斷斷續續道:“娘娘,陛下……跟太皇太后……頂撞了……太后娘娘走……甘泉宮……韓大人……”
楊得意斷斷續續口不擇言,說得阿嬌頭暈腦脹,旋即大喝一聲道:“要本宮去長信殿?”
詫異的楊得意木訥的點了點頭,回過神時,只聽到“路上將一切說清楚!”,而皇后娘娘的身影,早已跨出了椒房殿。
先前禁足長壽殿的王娡,今晨被太皇太后打發去了甘泉宮,以太后重孝,親身抄書以祈太皇太后安康為名,並令太醫隨行。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太皇太后今晨將王娡召到跟前閒聊,其間案上一直放了卷竹簡,刻痕十分重。王太后以為太皇太后打算解了她的禁足,一方面也想討好太皇太后,閒話時間久了,便問到這卷竹簡上。
太皇太后當時很隨意的摸著手下竹簡上的刻痕,慈愛的笑著道:“這是阿嬌前些日子親自刻得,她怕那些書簡字跡太淺我摸不出來,特意做了這個,好讓我這老婆子再聆聽老聃聖言。”
王太后自然奇怪,阿嬌自小尊貴,怎麼會屈尊做這個,即便做也應該是吩咐下人做才對。可這話她肯定不會問,只是附和著太皇太后的話,很隨意的閒聊。於是,太皇太后當時很隨意的接了句話,“先帝重孝,如今那些個妃嬪死的死走的走,也就你這個媳婦還在哀家身邊,哀家本想親自到甘泉宮去,可這身子不便,便想讓太后你替哀家去。哀家也知道你孝順,不說別的,在甘泉宮幫哀家把《老子》全卷抄刻了,記得要像阿嬌做得這般仔細才好。”
當下王娡的第一反應是驚詫,第二反應便是反駁,可是她終歸只是偷偷看了太皇太后兩眼,再沒多的反應,恭敬接過沛柔遞過來的竹簡,領命往湯泉宮去了。
隨行的太醫時太皇太后當初從民間召集的方士之一,也是在王娡的車駕出了宮門才上前聽命的,而劉徹,亦是在下朝後得知了這個訊息,匆匆到宮門阻攔不成,心下不甘才跑去了長信殿。
太皇太后這個理由不可謂不周全,以孝道之名將向來恭謹的王娡打發去了甘泉宮,即便她再有手段,也不可能從甘泉宮將手伸回太皇太后重重防範的內宮中。阿嬌看到了祖母護著她的心思,也看到了祖母要她坐穩後位的決心,可是對於劉徹來講,自己的母親安安穩穩奉孝祖母膝下,近來卻總被無端申斥,加之朝堂上因太皇太后一直沒有確切的表示,也總不順遂,他才會因了這個由頭,沒大沒小的頂撞太皇太后的吧。
阿嬌自輦車上快步而下時,正聽到長信殿內太皇太后高聲厲喝:“放肆!你眼中可還有哀家這個祖母!”心中一滯,卻更加快了腳步,忙邁進殿去。
長信殿內,阿嬌看到的卻是平靜的太皇太后,以及面色微紅的劉徹,那紅色顯然是適才未平息的怒火,然而兩人之間,似乎因剛才太皇太后那一聲厲喝,瞬時靜寂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