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4 頁)
,也是大有可能!”忙又壓得了聲量,補充了一句道。
身邊,才剛放下紙筆的玥娘,也是緩緩點頭附和道:“可見定是他們響馬,又或者說是賊人們之中起了內訌才對!”
“沒錯,定是這般……。”這旁還未待皇甫靖說完全句,便聽得門外回稟說是,有京城故人來訪,此刻正在外院篇廳中侯著。
此等時節,會是何人到訪,卻是叫夫妻二人皆是猜度不到。而當皇甫靖前往後,才發現原來是那早先為了仇家之事,而陪同胞妹入京的文繼顧來訪。
不禁在小吃一驚之後,便與其正廳落座,說道起京中諸事來。
“哦,文大人也已得知了那梁家所在,一夜之間遭人縱火燒成廢墟之事了?”
“確實,我此前便是直奔良州府城而去,雖是不曾細探分明,但就都御史大人所言,便已是瞭然此事始末。”說著便由懷中取出一封厚信來,交與皇甫靖親閱。
繞是前一刻,還與妻子二人說道此兩案的相似之處來,卻也不曾料到,其中居然還有此等複雜的牽連!
原來,這梁員外當初假冒人名,舉家遷入良州雖在明面上,是一戶為朝廷圈養戰馬的生意人。但無論是數年前,一度在東南沿海,肆無忌憚搶掠過往船隻的盜賊;還是隨後又鬧得人心惶惶的縱火滅門案中,無不與他們家多次援手有關。
而另一旁,文繼顧前些日子趕回京城,尋訪的那個仇家,果然其東家便是與當年私挖金需的主家,實為同一夥人。其中有一點,卻是夫妻二人事先不曾聯想到的,那便是響馬出身的梁家,竟然與這私需主家卻是熟識多年的故舊!
二舅父信中更是言道,若是沒有猜錯的話,只怕當年擄人送去私需充作苦力的惡事,便是由梁家人經手的。但如今為何又倒戈相向卻是不得而知。
不過,左都御史大人信中之意,便是要皇甫靖趁此良機,策反那被慘遭滅門的梁家大兒,與朝廷合力將那夥亡命之徒,繩之以法!
☆、第三百十二章憤而倒戈下
() “都御史大人言道,眼下正是策反梁北固的最佳之機!”
這話倒是不假,親見自家宅院被毀,家中再無一人生還,對於那梁家的長子而言,無疑是痛徹心肺!此其祖上本就是響馬出身,即便早在十多年前,便沒再讓子孫插手其中,但骨子裡固有的本性必不會徹底忘卻。
也正是因此,都察院中的幾位大人,皆是一致認同那兩位都御史大人的提議。待這旁皇甫靖看完了信後,又豈會不明,當即便點頭應道:“確實,若能策反那梁家長子,合力圍剿那夥亡命之徒,無論是於國於民都是好事一樁!”
“但此時卻不敢太過急切,畢竟那夥出手滅門之輩,眼下應該尚未得知那梁家還有後人,倖免逃過了此劫。若是此刻大張旗鼓,利用梁北固口中所得,殺將過去反倒引得他們狗急跳牆,而傷及無辜。”
“大人所慮有理。下官來時,都御史大人就曾再三叮囑,萬事當以大人之命行事。”表明來意後,文繼顧這才端起茶盅來,飲了一口。
緩緩點頭,皇甫靖沉吟片刻後,才開口道:“既然是要策反那梁家長子,又恰逢年節將至,若在此刻雪中送炭,想必能在對這策反一事大為有利。”
“那梁家雖是沒了宅院,但根基卻是未被動搖,銀兩一事倒是應該不缺。而府衙又已封印,工匠們也早已是各自回鄉過節,即便此刻再尋,也恐是力有不逮。倒是頗為頭疼!”
“大人,無須為此事擔憂。就是那工部之中,尚有留守在京的輪班工匠不下數十名,若能……。”
兩人商議一定後。剛才還匆趕到的文繼顧,又已是換上了皇甫家的馬車。再度往京接了人手,去向良州城中。以知府大人之名援手他梁家,重修外院、佈置靈堂。使得原本已是忙亂無措的梁北固,不禁銘感五內,激動非常!
此等異乎尋常的景象,也同樣引得城中的百姓們,深感難得!
“難得啊,難得。那落井下石倒是常見,可這雪中送炭的畢竟難得的很哦。而且人家是什麼來頭,那可是一州的知府大人,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就更是難得咯!”
“可不就是這麼個說道。原我還估摸著。這梁員外家的靈堂,都沒法設在城裡了,畢竟整個宅子都給燒沒了,哪裡還有地界?”
“你們可都還不曉得吧?聽說這些個手藝人,都是從京城裡特意出了高價尋來的。”說著忙又壓低了身形,朝著四周的熟識之人,比了個手勢,示意湊近些後,才接著告訴起來:“我聽隔壁王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