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有亞洲大洋洲之類的問題,大家就當地球上只有北美和歐洲吧……我不想涉及太多,敏感了。
還有,這章怎麼樣?我很喜歡喲……
話說看《明微》,今天這章讓我很不爽突然想虐葉……嗷嗷的。
今天被8文了……我沒說過我反瑪麗吧……我明明萌瑪麗來著只要不要太NC……捂臉,悲催。
本章昭昭裝逼耍帥湯姆蘇了……但是我很喜歡。
為了裝逼,昭昭的話半文半白。
希臘神話時代,北美大陸並非一片荒蕪。這裡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已經有了自己的文明和信仰,但是受到時間限制,這種文明和信仰依舊處在非常淺薄的時期。語言,文字仍然是土著上層(如祭司,族長)代代相傳象徵身份的東西。因為文化不夠普及,土著們對於神的信仰相對薄弱,多半透過族內祭司的指引進行信仰。因為信仰力量薄弱,這裡的神靈也很弱。
這一時期,北美大陸依舊是森林覆蓋,大片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動植物資源並未得到開發,土著打多少米以捕獵為生,農業停留在原始刀耕火種技術上。
然而,這種情況下正是一個結構嚴密的宗教崛起的最好時期。
陳昭要做的,就是在土著中傳播一個統一的文化,並且將這個文化與自己深深聯絡在一起。這樣的話即使到了後來信仰稀薄的時代,凡是使用這種文化的人們,必然會知道自己這個神,這樣一來自己的信仰絕不會斷絕,除非這個文化在世上不留絲毫痕跡!比如殖民者的滅絕性殺伐可以滅絕印第安文明,但是在陳昭引導下,這種事情會發生嗎?他不信自己引導之下的文明在大航海時代會退縮。希臘諸神,哪一個會像自己一樣預見未來的走勢?諸神最輝煌的時代,誰會相信未來諸神會那樣沒落不?希臘諸神的形象已經不能用你“略有瑕疵”來形容,那根本就是千瘡百孔!而神的永生註定了有些汙點不可能消弭。在信徒面前放大這種汙點,會讓信徒動搖。
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其實並不難。
這是一個陰沉的夜晚,天空中厚厚鋪滿陰雲,月光不見,星跡渺無。
這是一箇中型的原始部落,可以保證本身的生存,但並不強盛。
原始部落的人們圍在用石塊搭起的祭臺周圍,望著祭司。祭司正在禱告,念出大段大段除了他自己也許沒人懂得的祝詞。信仰是神奇的,它可以集中整個部落的力量來修建一座宏偉的祭臺;讓強壯的男性放棄捕獵,從遙遠的山脈之下搬運來巨石;讓忙碌的女性們放棄耕作,用尖銳一點的石頭把巨石打磨平滑。經年累月,後世多少奇蹟一樣的建築都是如此建造。後世之人感嘆萬千,不懂信仰的力量。
這種天氣很適合創造點神蹟什麼的。
陳昭冷眼看著下面的祭臺,族內為了祭祀專門獵來的野獸被割斷喉嚨,血液被接在石碗,木碗中,擺放整齊。祭祀用獵來的最健壯的公牛的血在臉上畫上圖騰,有一種別樣的詭異感。圖騰也是原始崇拜的特徵之一,不同的圖騰象徵著不同的事物。土著們的崇拜很簡單,也許是水,也許是山,也許只是一棵大樹,而圖騰就是相應的圖畫了,而這些圖騰,最終會簡化為文字。而陳昭需要做的,是直接灌輸另外的文明,而不是讓他們慢慢發展。
整個部落的人圍著祭臺跪拜一地。
他們崇拜的是原始神靈,崇拜太陽,崇拜月亮,崇拜光明,部落裡最尊貴的圖騰就是太陽和月亮。所以在這種沒有光的夜晚,神蹟創造就最好與光有關。
陳昭看了一眼那雲層,腦中飛快確定了大概的角度然後驅散雲層。
一道光就這麼直直瀉下,光柱在黑暗的夜色中分外醒目,一直從雲層而下,鋪滿在祭壇上,卻在之外不留一點光芒。
如果放在後世,這便只是巧合,或許負責釋疑的這個專家那個學者會東拉西扯到什麼物理流體空氣動力的,但是放在此刻,這就是神蹟。不會有人懷疑。
那個祭司瞬間激動了,他也許以為這是巧合,也許真以為這是神蹟,但這對陳昭沒有影響。
一個閃身,陳昭出現在祭壇上空,浮在空中看著地下眾人,身上並不是常常的襯衣長褲,為了營造氣氛,他穿了一身純白鑲金邊的長袍。白色,銀色,金色,這是最容易讓人聯想到光明的顏色,雖然惡俗,但是好用。人類總是那麼淺薄,他們對於光明有天生的傾向,所以陳昭不介意利用這一點。
暫時性全體通曉語言,覆蓋所有信徒。這個在原來的無限恐怖中必不可少的東西,用起來真的很方便,只是陳昭不可能讓這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