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
在西夏立國之前,向宋朝稱臣,雖然時有戰爭發生,表面上仍是宋朝的臣子。直到李元昊,在好水川打敗宋朝,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才正式登基稱帝,不再承認宋朝為天子。
“西夏地處西北邊陲之地,地廣人稀,地瘠民貧,其所產主要是鹽和馬匹。糧食、茶葉、鐵、絲綢都得從大宋買人。“王韶嘴一咧,頗有些譏瘋道:“自古以來,這裡多悍匪,就是因為這裡太窮了。西夏立國於這窮鄉僻壤之地,日子過得很艱難,雖然西夏設立了很多作坊,推行農耕,冶煉精鐵,可是,他們沒有那麼好的技藝,所得遠遠不比大宋。”
西北自古多悍匪,原因就在於這裡太窮了,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西夏立國於這等窮鄉僻壤之地,其日子是很難過的,是宋遼西夏三國裡實力最弱,經濟力量最為薄弱的國家。
“窮則思變。西夏立國於此,就在想著如此發展,如何過上更好的日子。”王韶接著道:“西北之地,位置極其重要,可以說是四戰之地,很容易遭到進攻,同樣的,也可以四處征伐。西夏可以征伐的有三個方向,向西是西域,向東是遼國,向南是大宋。往西打,固然是可以,再加上西域實力不強,西夏若要往西打,很可能威功。可是,西域也很窮,地廣人稀,打下來也不見得能治理好,說不定還要徒增負擔。”
西域這個名詞的變化很大,自古以來備有界定,說法不同。在漢朝時,西域主要是現代的新疆。到了唐朝,西域一詞不僅包括現代的新疆,還有部分中亞地區。
不論如何變化,西域這個詞在古代就是窮、苦、惡的代名詞。西域是地廣人稀,物資缺乏,這裡的生活條件異常之艱苦,正是因為如此,漢朝在西域駐軍不過數千,唐朝在西域駐軍不過三兩萬。
正是因為唐朝在西域駐軍不多,高仙芝才在怛羅斯慘敗於阿拉伯帝國之手。儘管唐軍很能打,壓著阿拉伯帝國打了五天五夜,由於兵力有限,他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而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是他的數倍,一批敗了,再上一批。
如此拖下來,最後策反了叛徒,高仙芝不敗也得敗了。
因為西域太窮,不能就地補給,軍隊不能駐守得太多。若是從內地運糧,那就更不可能,必然是引得天下動盪。
著名的“絲綢之路”是用屍骨堆出來的,要尋找“絲綢之路”,順著屍骨前進就能找到。屍骨威了“絲綢之路”的標誌,由此可見內地通往西域的艱難了。
宋朝時,西域的範圍與唐朝的變化不大,西夏若向西域用兵,有可能打下來。卻是因為那裡太過苦寒,西夏得不到急需的東西,沒怎麼用兵。
王韶來到地圖前,指著地圖,道:“西夏對西域用兵,得不到其所需的東西,那麼,西夏就只能往東和往南兩個方向用兵了。往東用兵,是遼國的土地,遼軍號稱天下精銳,西夏未必能勝。再者,遼國最富饒的地方就是燕雲之地,而燕雲之地最為富饒的就是幽州附近。
遼國與西夏接壤之處,比起幽州附近來說,就差得太遠了。正是因為如此,西夏沒有與遼國開戰,而是聯遼抗宋。”
遼國很強勢,儘管西夏軍隊訓練有素,很能打,不見得比遼軍差,卻也不敢輕易與遼國開戰。再者,即使打敗了遼國,奪得土地,也不會給西夏多大助益。是以,西夏實行聯遼抗宋的策略,對宋朝大打出手。
“照這麼說來,西夏之所以與大宋打了數十年,是因為大宋積弱。”吳驥已經聽出來了,不由得嘆息一聲:”積弱就要捱打,千古不易的真理!”
“積弱就要捱打?”王韶品評起來:“說得不錯!大宋就是活生生的寫照,要不然,官家不會殫精竭慮,革故鼎新!”
嘆口氣,接著道:“大宋積弱,大宋之軍不能振大宋聲威,這是真的,不用不承認。可是,這只是西夏對大宋用兵的一個原委。西夏之所以對大宋不斷用兵,那是因為大宋有西夏急於得到的東西。”
國家之間進行戰爭,那是因為你手裡有我需要的東西。若是沒有的話,不會發生戰爭的。
“西夏最想得到的是關中,是八百里秦川。”王韶指著地圖,道:“就是這裡,一馬平川,八百里富饒之地,這是西夏最想得到的。八百里秦川,是關中最富饒之地,秦國從這裡崛起,秦始皇統一華夏,核心就是這裡!““西夏真是狼子野心!”吳驥已經明白西夏的野心是甚麼了,那就是想得到關中之地,再東出函谷關,爭霸中原。眉頭一挑,道:”即使如此,西夏要打到關中,要經過陝州北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啊。”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