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仙師手段,奉孝之謀(第3/3 頁)
袁紹當日起兵之時,名義上也是奉宗室劉虞為皇帝,不承認董卓所立皇帝的正統性,算是從某個方面,佔據了大義名份。
而曹操玩得更狠。
直接搶走了漢獻帝劉協,打出的旗號是“奉天子以討不臣”,皇帝都掌控在他的手裡,他想打誰就打誰,說誰是反賊,那就是反賊,天下才能之士盡往投之,佔盡了便宜。
所以,曹操行的是堯舜之道,大功告成那日,直接讓漢獻帝退位讓賢就是,把後路都想好了,端的是如意算盤。
這也是大義。
郭奉孝給張坤獻的計謀,既不能學袁紹那般另立天子,徐州這裡不單沒有劉姓宗室,就算是有,比如劉備,也不能立。
一旦立了天子,張坤又沒有袁紹那般四世三公的威望,只要敢立宗室,要不了多久,人心全都被宗室搶了,那就很搞笑。
當然也不能學曹操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手裡沒有天子。
那麼,就取第三條路,另闢蹊徑。
直接承認漢獻帝的地位,指責曹操與袁紹等人:天子尚在,就興兵攻伐,這是謀反。
所以,他們都是奸臣,都是賊子,自己可以清君側,直接發兵。
首先第一個打袁術,那更好了。
這位已然稱帝,把漢室天子的臉面踩在了腳底下,天下諸侯不知多少人想打他,而且,還不擔心百姓說什麼不對。
反正,無論是誰興兵,無論喊的是什麼口號,只要打袁術,那絕對沒錯。
“以大義之名興兵,且取江東和荊襄之地,北望中原,再與袁紹或曹操一分高下。”這就是郭嘉給張坤定下的戰略。
聽起來,似乎很可行。
地盤擴大之後,人心歸附,兵精糧足,就可一戰功成。
南面和北面,就分成兩個戰局。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互不相擾。
對張坤來說,是好事。
至少比攻入兗州與曹操死拼,鬧得後院處處起火要好得多。
不過,這條方略,對曹操來說,也是好事啊。
給了這位梟雄一個喘息的機會,讓他得以全力對付袁紹。
勝則兵鋒大盛,勢力大漲。
敗了,自然什麼也不必說了。
‘難不成,這是郭嘉有意為之,就算身處徐州,也為故主盡上一番心力?’
這個念頭只在張坤的腦海裡轉了一圈,隨即強行抹除。
不管郭嘉是怎麼想的,是為了徐州也好,是為了故主也罷。反正,這個謀略本質上是沒錯的。
如果時間還拖得長點。
張坤甚至可以把江東和荊襄之地拿到手裡之後,分派一支軍馬,把益州劉章也拿下,全取西川。
到時,三分魏蜀吳的國土,就有蜀吳兩國掌控在自己手裡,還佔據了魏地一部分重要關卡城池。
曹操怎麼跟自己打?
當然,先前郭嘉所說的擔心“仙師”來襲,陣法埋伏的事情,隨著領地急驟擴大,此事也迎刃而解。
他不是說了嗎?
當氣數大漲之後,無論是陣法,還是仙法秘術,想要攻擊到自己,那都是難上加難,基本上就不可能得手。
這也是後來,當三國鼎立之後,劉備、曹操、孫權再沒有生命危險,再不會被人暗算的原因了。
除非生病,或者自己老死。
像孫策這般死得不明不白的情況,再也不可能發生。
……
求月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