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用於出口和在中國銷售的產品,目前正在浙江籌建第三家工廠,生產將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營養品;三是用於開設專賣店,將規模繼續擴大。如新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沒有工廠,產品是透過與當地生產商簽約OEM生產的,唯有在中國擁有真正的工廠,這是其在中國長期策略的重要部分。
現在,如新在中國建專賣店的模式也正在漸漸“克隆”到其他國家,這對於一個在其他國家以直銷形式銷售產品的企業來說實在是一個創新。目前如新已在美國開設了兩家專賣店,並擁有很多顧客;在過去兩年中,如新在澳大利亞不同城市的商業中心開設了五家專賣店。可以說,這種做法是從中國學來的。
勇者無畏向安利叫板
2002年6月9日,上海如新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宣佈,正式更名為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對於公司更名的原因,林克禮解釋道:在目前的營運狀況下,再繼續保持上海如新公司的名稱將會給業務發展帶來制約。
目前,中國內地市場在如新全球性銷售戰略中已佔據重要地位,這一點可以從如新全球不同地區的季度發展報告輕易看出:北亞地區第一季度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2%,北美地區增長15%,南亞太平洋地區增長10%,而大中華地區同比增長78%,其中中國內地市場營業額較去年第四季度上漲了27%。
回想當初,如新2003年初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時,專賣店僅分佈於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省一市。經過一年多的運營,如新專賣店已開進長春、成都等東北、西南城市。但如新總部對中國內地市場寄予的希望遠遠不止這些。華北、華中、華南將是下期拓展的主要目標。之後,如新將會進一步謀劃中國的全域性,這一目標肯定已經“蓄謀已久”。
2003年,如新依託自己的100多家專賣店,在中國實現了3.3億元的營業額,而2004年如新在中國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然而,這些成績僅僅取決於個人護理產品的銷售。
事實上,如新不僅是全球個人護理巨頭之一,也是全球營養保健品巨頭之一,旗下另一重要產品系列——華茂(Pharmanex)營養保健品系列尚未進入中國。在全球銷售收入中,華茂營養保健品和如新個人護理品幾乎各佔半壁江山。林克禮提出,華茂營養保健品在中國內地市場銷售後,將能佔銷售收入的20%~30%。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看出,如新對中國保健品市場的切盼之心。
2002—2003年安利(中國)的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其實這是安利營養主打品牌紐崔萊立下的汗馬功勞。這讓與狄維士是好朋友的賀楚門(如新集團執行長)意識到了中國保健品市場的廣闊。林克禮也認為,高階保健品在華需求巨大的缺口隱約可見。
早在1998年,如新併購了華茂生物技術公司,其中也包括了華茂在中國上海及北京的研發設施與位於浙江省的原料萃取工廠。之後,如新不斷追加投資,使華茂公司在浙江湖州的保健品原料提取生產設施擴大到500萬至1000萬美元。該工廠將為華茂旗下的核心保健品產品生產重要原料。這些產品全年在全球的銷售將達到2.5億美元。
目前,如新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佔其全球銷售總額的比重由去年的6%增長到10%。而隨著如新保健品在中國市場的推出,這個數字將可能提高到20%。林克禮甚至預言,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有望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高檔保健品市場。可以設想,一旦如新華茂在中國銷售平臺搭建完畢,一場華茂與紐崔萊的爭奪大戰必將打響。
同為直銷業巨頭,安利和如新是生意上的競爭對手。但生活中,安利的總裁狄維士和如新的總裁賀楚門是好朋友。不過生意場上是不講人情的,賀楚門表示:“如新的規模不如安利;但安利是過去,如新是未來。如新將努力成為中國日用保健品直銷市場中新的黑馬,佔有這個龐大的市場。”
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如新將增加數百萬美元投資用於在上海建立“生物光子掃描器”生產設施,該掃描器是一種能快速檢測人體抗氧化劑水平的全新營養測量儀器。該儀器不大,受試時,只需把手掌心放在掃描器的鏡頭前,擺出烤火一樣的姿勢,讓低能量的藍色鐳射照射掌心,便可於3分鐘內度量出類胡蘿蔔素在面板中的含量,從而得出一個“面板類胡蘿蔔素指數”,得知健康狀況及身體的抗氧化力。上海的生產設施將成為如新企業集團全球市場生物光子掃描器的最大生產基地。
事實上,困擾目前保健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