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1/4 頁)
光緒皇帝奏道:“皇太后既想頤養林泉,子臣焉敢有別的意思。不過款項支絀,未免有些困難而已。”
慈禧太后道“款項一層,你倒不要慮,我知道海軍衙門存有幾千萬銀子,想暫借一用,不知你意如何?”
皇帝聽了,心中又是不悅。要說不準,又怕皇太后生氣,只得唯唯退下。皇帝到上書房與翁同商議。翁同便替皇帝書策,奏道:“皇太后既要建造花園,皇帝固然不能拂逆太后的懿旨,就是借用海軍費,皇帝亦不能高詞阻撓。依臣之見,不如答應了,讓太后造起花園,可以常在園中住著,免得干預朝政,倒是一個妙策呢!”
皇帝大喜。次日進宮,見了慈禧太后,便奏道:“額娘要建造花園,子臣亦早有此意,怎奈近年國家多事,庫款入不敷出,所以遲遲未辦。既是額娘要借用海軍經費,子臣又豈有他言,明日子臣便諭海軍衙門照撥,並派大臣勘驗幽靜之時,即刻動工修造。”
慈禧太后笑道:“好孩子,你真算得是孝感動天了,那修造花園的事,我想就派奕匡為督修大臣,不知你意如何??光緒皇帝奏道:“額娘所派極是,子臣明日就下諭照辦。”
他母子二人又談了一會,光緒皇帝退出。第三天便派慶親王為督修大臣,會同內務府大臣崇禮,先行查勘地方。慶親王與崇禮領旨之後,便到軍機處和一般大臣商議,想重興圓明園。內中有一位大臣說道“要重興圓明園,非四五千萬銀子不可,就是有錢修好了,老佛爺進園去遊玩,如今先帝不在了,園中處處都留著傷心的地方,老佛爺觸景生情,一定是不快樂的。咱們有這重修圓明園的錢,不如另造一個大園子,比圓明園造得更精緻,豈不叫老佛爺歡喜嗎?”
慶親王聽了這番話,很以為是。便問那位大臣:“在什麼地方好呢?”
那位大臣道:“離圓明園不遠有一座萬壽山,山前又有昆明湖,碧水澄清,長約三里。萬壽山上又有一座大報恩延壽寺乃乾隆十六年孝聖悉皇后六旬大慶所建。原名叫做圓靜寺,那山原名叫做雍山。也是因為孝聖悉皇后做壽才為萬壽山的。在我看這地方,比圓明園真要強得多呢!”
慶王點頭稱是退出軍機處。第二天便同崇禮赴京西昆明湖等處,查勘地勢。慶王與崇禮等到了萬壽山一瞧,真是水秀山清,十分幽靜。慶王上了山頂,俯視昆明湖,果然水碧如翠,再看山上奇峰突山,怪石參嵯,碧峰逶迤,約有三里。南可望京城,北可望長城。又得玉泉山的泉水,三面都是稻田,真是天然的佳境。崇禮也讚不絕口。慶王笑著對說道:“這一件大差,咱們辦了下來也就彀了。”
崇禮忙請安道:“都是王爺的栽培。”
慶王道:“只要你好好的跟著我辦,遇事我總要維持你的,你放心吧。”
崇禮喜得嘴都合不起縫來。又請了一個安道:“謝王爺的恩典,崇禮一生的幸福,都是日落西山。”
這才進城。次日早晨,慶王便到太后那邊,預備召見。將檢視情形面奏一遍,格外添枝加葉地稱讚不休。太后大喜,賞了慶王十緞宮緞,慶王退下。第二天光緒帝就下了兩道上諭,第一道是“奉上諭,萬壽山大報恩延壽款,為高宗純皇帝,侍奉孝聖悉皇后,三次祝嘏之所,敬踵前規,允徵祥洽,其清漪園舊名。謹擬名頤和園,殿宇一切自應重加葺治,以備慈輿臨幸,著派御前大臣奕匡,督理該園工程,欽此。”
第二道是“奉旨派崇禮為頤和園監修大臣,欽此。”
這兩道上諭下來之後,奕匡,崇禮二人進內謝恩。當日崇禮送了奕匡一掛朝珠,價值一萬元以上。奕匡大喜,次日崇禮又到慶王府拜謝慶王奏明太后。由軍機處行文各衙門,設立欽工處,所有監工委員,皆由奕匡一人派定。又與天順、興隆、慶豐三家大木廠子包定工程。木廠商人便跟著監工委員,到萬壽山昆明湖等處,測量地勢,何處要修何式樓閣,何處要建何種殿宇,都規劃清楚。足足量了三個月,然後繪圖估價,又費了許久,才把李蓮英、慶親王兩處說妥。開列了價錢,共四千五百餘萬兩。奕匡奏明太后與皇帝,皇帝因需費太多,不覺驚訝,便對慈禧太后奏道:“估價太貴了,恐有不實不盡之處。”
太后道:“現在尚未動土,就有弊端,也不能確定。”
皇帝道:“奕匡身任軍機大臣,豈能常到工地監察況且這樣的大工程,非專責一人前去監督,是斷不能免去弊實的。最好派一近支大臣前去就沒有毛病了。”
慈禧太后道:“近支大臣中誰可去呢?”
皇帝道:“五爺倒很可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