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順著石梯來至梵鍾寺山門前時,見畢羞為正與法重長老對峙,而葉上飄已不見蹤影。
以畢羞為為首的黑白兩道均要求法重交出葉上飄,但法重以未見其人而拒絕。後畢羞為要求進入寺中尋找,又被法重長老以佛門淨地,豈容隨意踐踏,如驚佛祖,必遭天譴為由拒之門外。
畢羞為大怒,他恃劍傲物,想以幻雨劍陣弒殺法重於當場。眾人皆退避三舍,唯恐傷到自己。但當畢羞為剛要施展幻雨劍陣之時,但只見法重長老口誦佛號、仰天長嘯,頓時,平地捲起黃土數十丈,眾人皆以袖拂之,待黃煙散去,哪裡還有梵鍾寺,只剩下雜草叢生的一片空蕩之地,梵鍾寺竟然憑空隱遁於眾人面前!而與此同時,梵提山山體震盪,更有山石自上而下滾落,眾人大驚,紛紛往山下逃去,畢羞為更是驚詫不已。至此以後,無人再敢上山來尋那葉上飄了。
位於東方的廣闊土地上似乎並無可與羞花教、梵鍾寺和五指門所分庭抗禮的教派。然據江湖傳言,此地有一個亦正亦邪之士。此人行蹤飄忽不定,更以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而為江湖人士所心悸。無論黑白兩道,論及此人均談虎變色、聞風喪膽。因無人知道他下一個刺殺的目標將是誰。 。。
第三章
此人便是“刀奴”花刺子。據說花刺子的那把雪蛛刀可遮雲之浩幻,蔽月之光華。據傳在數年前,江湖上崛起了一個名曰“天陰教”的魔教教派。此教教主乃是一有邪術之士,帶領一幫魔眾,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更因有羞花教庇護而目空一切。
不知是受誰之託,“刀奴”花刺子於一月圓之夜,一人獨闖“天陰教”,一個時辰之內,將包括教主在內的近百名教徒斬殺殆盡。當時有人在遠處看到天陰山上紅光乍現,陰森之氣浮蕩,經數日而不散。而“天陰教”中更是屍骨如丘、血流成河,腥風之氣瀰漫數十里。
可當江湖上的正義之士正為花刺子的行為而拍手稱快時,“刀奴”卻又做下了一樁令人髮指之事。
同樣是一個深夜,“刀奴”花刺子持雪蛛刀將名門正派“少林”的一個分支,位於江南的一座寺廟裡的幾十名僧徒全部誅殺。據傳當時寺廟的住持悟禪長老乃是一位以少林絕學“般若神掌”名鎮江湖的一等高手。但從當時悟禪死的狀態來看,他與花刺子的交手不會超過一個回合。甚至許多人猜測,當時悟禪的般若神掌還未來得及發出,就被花刺子的雪蛛刀將喉管割斷。
除“羞花教”、“梵鍾寺”、“五指門”、“刀奴”為盡人所知的武林梟首之外,更有無數的神秘教派、世外高人在江湖中時隱時現。或磨刀霍霍、蓄勢待發;或隔岸觀火,等待坐收漁翁之利。看似平靜的江湖,因偶爾的風吹草動,昭示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風即將來臨。每個江湖中人,似乎都在等待著一個時機,從而能夠號令武林,一統江湖!
南朝梁,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見梁武帝,二人面談不契,達摩便一葦渡江,前往北魏都城洛陽,後至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於二祖慧可。後出禹門雲遊四方。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於洛濱,葬熊耳山。
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八月二十八日,梁敬帝蕭方智將皇位禪讓於陳霸先。十月初十,陳霸先在南郊即皇帝位。建都於建業,改國號陳。他一面恢復江南經濟,一面征伐北齊、收復淮南。政權逐漸穩固,國力日漸昌盛。
南朝陳的最後一個皇帝,皇太子陳叔寶於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即皇帝位。
公元581年,楊堅廢周靜帝,改國號隋。
隋朝開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命晉王楊廣率軍五十餘萬,屯兵於長江以北,伺機出師*陳朝。而南朝陳後主憑藉長江之天險,決意與大隋朝決一死戰。自此,天下大亂,南北朝劍拔弩張、兵戎相見,而北方更有鮮卑突厥虎視眈眈,欲趁虛而入。
值此天下紛爭、兵荒馬亂之際,江湖上再次風傳屠魔錄又驚現於距梵鍾寺有千里之遙的南方重鎮“黑獅鎮”。此鎮與梵鍾寺一樣年代久遠,無法追溯其起始,但有一個黑獅鎮的傳說卻一直流傳至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四章
黑獅鎮原來名叫青石鎮,只因在很久以前此鎮上來了一頭嗜血成性的狻猊,此獸兇猛無比,勒令鎮上所有的村民每天為它供奉十頭牲畜食之,如若不從,它就大開殺戒,血洗此鎮。
久而久之,鎮上所有的牲畜都被此獸吃掉了,再無可供奉之物。於是,狻猊就大開殺戒,開始血洗鎮上的村民。就在狻猊正肆無忌憚的肆虐時,一隻黑獅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