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器人幫我和唐菱端盤子,我們走了幾百米才找到一張臺有兩個挨在一起的空座位,吃個飯可真辛苦。一邊吃飯,唐菱一邊介紹,原來主管級別的有獨立的辦公室,可以讓服務機器人送餐,不用在這地方排隊。原來唐大主管這次是特意體恤下屬來了。我心裡打起小九九,要不要找父親說道說道,給我弄個主管的title,排隊吃飯實在是有夠煩心的。吃完飯,全世界都午休了。我從小就沒有午休的習慣,坐著難受,又沒什麼鳥事可做,閒著也是閒著,不如開工幹活吧。我走出昌安號,指揮機器人繼續改造登艦平臺。結果我這個習慣一直持續了下去,每到午休的時候,我都因為無聊而繼續工作,反倒給別人一種我很勤奮的印象。
這些日子基地和天台的拆除工作也在緩慢而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每一塊金屬都被拆下來重新熔鑄或者重新利用,所有的垃圾都被打包後分解或者拋棄到垃圾洞內。升降梯的改造工程除了導軌外,其它方面已經完成並運作,這幾天不時的有人已經開始登船。所有登船的非工作人員都只有三天的佈置和適應期,然後就要在機器人的指導下進入冬眠倉進行冷凍冬眠,已減少物資消耗和廢物排放。但即使如此,當訊息傳出去後,地面上幾乎所有人都在求爺爺告奶奶走後門拉關係的要求早點登艦。可能沒有電視、沒有網路、沒有商場、沒有工作的日子實在太過無聊吧。當然,也有人希望儘可能多的陪伴地球渡過最後的日子,選擇兩個月後登艦,但是這樣的人極少。父親跟家族人商量的結果是,全家將在兩週後登艦(看來無聊是根源),而這兩週要做的主要是把能帶的,需要帶的東西塞滿父親以特權調撥的50個貨櫃(平常百姓每人才限五百公斤托執行李)。
兩週後,基地全部拆完,我們只用了兩天就完成了升降梯改造工作的拉索軸軌道搭建,試執行,完美。家人也全部下來了,全部分配在了D區,我也換了房間,現在和琳琳住D區上街03B08房,房間的結構還是和中街那間一模一樣,只是其中一個房間的床變成了雙人大床,另一個房間的床變成了上下鋪,顯然,這是給一家四口準備的。我順便參觀了外公等親戚的房間,模式全都一樣,每個小家庭都是兩房一廳、六十幾個平方,即使是做為父親這樣第九區掌權人的親戚也沒有任何特權(至少我在表面上沒發現有什麼特權)。
從二月中旬開始,客運進入了高峰期,人潮的恐怖不亞於春運時期的機場。每天都有三十多萬人乘升降梯從地面上下來,每部升降梯都超負荷運作,限載1000人的升降梯每次都裝一千五百人左右。每隔六七分鐘就有一股人潮從落客區湧出來,然後被指引機器人迅速分成六股人流,湧進昌平號和昌安號。每時每刻都是如此,每天24小時不間斷。
唐菱帶領我們駕駛維修車在落客平臺上待命,24小時有人值班,一旦升降梯發生故障,只要不是大面積坍塌故障,維修機器人能在10分鐘之內將故障修復,確保升降梯正常運作。不過一直到三月底,我們的維修機器人也沒出動過一次,一次都沒有,哪怕是最小的故障都沒發生過,直到三月十八日這一天……
三月十八日,上午九點多,輪到我當值,我坐在維修車上悠閒的吃著早餐。突然,操作檯上的報警燈亮了起來,併發出了吡吡的報警聲,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升降梯落客時間超過了規定的三分鐘。我急忙走下維修車,往落客區跑去。我發現這批下來的旅客走動速度明顯緩慢,很多旅客帶傷,流著血,面容痛苦,哭喊者不計其數。先下來的人沒能在指引機器人的指揮下迅速分流,前面的人走不快,後面的人出不來。我心裡奇怪為什麼這麼多人受傷?難道是升降梯出了故障?我迅速跑到升降梯旁邊,費力的擠進去仔細檢查,沒發現故障,但是升降梯裡面還是密密麻麻的人一步一步往外蹭,我隨手抓住幾個人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才知道,原來地面上有歹徒持槍傷人,已經被機器人和官兵控制,但是很多人受傷,為了不延緩載客,就讓傷者也帶傷下來,再行救治。
最然知道了是怎麼回事,但是這種情況也依然難處理。這批人明顯超過平時的1500人,一直到現在轎箱裡估計至少還有七八百人沒出來。我們曾經計算過,一千五百人是迅速分流的極限,超過這個人數就會發生湧塞,升降梯裡面的人會被登艦平臺上的人塞住而不能迅速的出來。我馬上啟動緊急預案,在機器人的協助下,將還沒出來的人暴力的塞回轎箱,關上門。然後讓升降梯上升到上方十米處的臨時落客區再把剩下的人放出來。同時向控制中心報告了情況。當升降梯裡的人全部出來後,救護車蜂擁而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