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頁)
他說著,連忙出去,不久,親自陪妻進入殿內,後面還跟隨著二個丫環。
普性打了問訊,上前迎接,說道:“請賢伉儷隨貧僧來!”
他一邊說,一邊在前領路,恭引劉統夫婦進入客廳坐定。接著沙彌進來奉上香茗。
普性開始問道:“檀越不遠千里,來此放堂,真有心人也。”他一邊說話,順便仔細打量劉統,看到後者,年約三十出頭,四十不到,衣衫華麗,相貌堂堂,氣宇軒昂,不禁心裡暗自稱讚。
劉統道:“好說,母命難違,聊盡人子之心而已。”
普性諂媚地道:“百善孝為先,孝心可嘉,但不知檀越的貴業是……”
劉統慚顏地接嘴道:“不瞞你大師說,在下以種罌粟起家,但這生意為害之烈,甚於為盜,家母認為罪孽深重,因此,在下立志洗手,一心行善,以贖前愆。”
普性合十道:“善哉,善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貧僧謹向檀越恭賀了。”
劉統道:“這次在下帶來黃金六箱,準備放堂,但不知貴寺現有多少佛子?”
普性聽了,不禁暗喜。他起初還以為是六箱白銀,如今聽說都是黃金,怎不叫他心花怒放呢?
可是,在表面上,他故意裝作無動於衷,喜怒不形於色的洋子。他隨口說道:“本宮約有僧人五千六百名左右。”
其實,只有五千個和尚,普性妄生貪心,多說了六百名,這好比過去地國某些部落裡的軍官,虛報兵額,冒領軍餉,乘機貪汙,以便中飽私囊。
劉統佩服地說道:“到底禪師道行玄妙,真能克算陰陽,未卜先知,在下恰巧帶來五萬六千兩黃金,每名十兩,煩勞你平均分派。”
普性合十道:“多謝檀越佈施。”
劉統道:“還有,在下再想捐些香油。”
普性聽到劉統再要捐款,不由喜出望外,合十道:“阿彌陀佛……”他接著起身,從牆架亡揀出一本捐簿。
他只顧把捐薄拿在手裡,並不急於遞給劉統,一邊搭著虛架子,似乎對於劉統捐或不捐都無所謂,另一方面他正在觀察對方的反應。
劉統已經洞悉其奸,心裡暗笑,但故意著急地說道:“禪師,你讓在下看看,別人在捐簿上捐多少錢?”
他的反應極為普性歡迎,所謂正中下懷。
普性道:“依照本宮的規律,捐款是隨緣樂助,不計多寡,可是,過去前來本宮捐助的都是各部落王公大臣,達官富商,為人極為四海,他們看在佛的面上,採取功德無量,往往就是一寫百萬兩銀,並不當它一回事。百萬兩銀不是小數,但對本宮來言,那也算不了什麼,因為我們司空見慣,眼眶子看得大了。如今檀越慨然自願捐助,一為令堂大人消災延壽,二為賢伉儷增福添丁,三為解除檀越過去生意上的罪孽,我佛一定會開例保佑,所以捐助數字倒也不便含糊。”
劉統笑道:“這一點,在下省得,只要菩薩保佑我們;消災延壽,增福添丁,解除罪孽,在下願意多捐些錢。”
普性聽了,不禁眉飛色舞,口中念道:“阿彌陀佛……”一邊走了過來,雙手將捐簿必恭必敬地遞給劉統,一邊又從牆架上取了文房三寶——筆墨硯,並以剩餘茶水作為磨墨之用。
劉統接過捐簿,翻開過目,檢視捐款最多的是誰。他從頭頁翻到末頁,看到最少的金額是二十萬兩銀子,最多是捐款二百萬兩。他看過之後,隨即與其旁坐的妻低聲耳語一番,似乎在商量什麼。
普性站立旁邊,拿著筆等候著,雖然聽不清楚這對夫婦之間的私談,但推想起來,他們一定是在斟酌捐款的數目。他看到劉妻點點頭。他心裡暗喜,想道:“捐款與其內人商量一下,足見他們夫妻和睦,凡事有商有量,這是正常的。”一忽兒,他又看到那劉妻突然搖頭。
他心裡有些發愁,暗想道:“不對頭,事情弄僵了,這女人小器。”
果然,過了一會,劉統把那捐簿退還給普性。
這使普性吃了一驚,拉長著臉說道:“怎麼,檀越不想捐款嗎?”
劉統道:“要捐的。”
普性道:“要捐,怎麼把捐簿還給了貧僧?”
劉統道:“因為在下不想把賤名寫在捐簿上。”
普性道:“為什麼?”
劉統道:“因為,因為不怕你禪師見笑,在下是個粗人,只識得幾個眼頭字,但不會寫字,……要在下寫字,簡直是要我的性命了。”
普性道:“尊夫人寫也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