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大學生才能接觸這些檔案。
“你們要找什麼樣的檔案?為什麼還帶了照相機來?”檔案員警惕地問。
“我們想看看關於檔案館的檔案。是不是聽上去有些拗口?是這樣的,我們廣播站要做一個關於學校檔案館的專題。你們是默默無聞的辛勤工作者,幕後英雄,我們希望廣大同學對你們的工作有個新的認識。”葉馨侃侃而談,聽得遊書亮暗暗搖頭,覺得就憑這一派胡言,這位看上去清麗單純的小同鄉簡直可以到複雜的社會去闖蕩了。
老太太果然放鬆了警惕:“難為你們居然能想到我們,夠冷門兒的。你們怎麼個採訪法呢?”
“麻煩您先為我們介紹一下本校的檔案館。”葉馨煞有介事。
“讓我想想吧,從哪兒說起呢?這麼說吧,我們江醫的檔案館成立於1952年,是個很有歷史的部門了。現在你們看到的這間辦公室很小,連個對著樓外的窗戶都沒有,因為……你們應該可以理解,檔案館不是什麼教學科研行政的要害部門,所以不是特別受重視,因此我們只得到這麼一小間辦公室。”老太太顯然有不少想法,趁此機會,和盤推出。
“是啊,我可奇怪了,難道這麼小一間辦公室,能裝下那麼多年的檔案?”
“就知道你要有此一問。一般性的檔案,比如在校學生和教工的檔案,都由各學院和系部保管。畢業後的學生和離校、退休教工的檔案,由校學生處和人事處保管。否則,那麼多年的那麼多學生老師的材料,如果堆在一處,一定是要汗牛充棟了。”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資料由檔案館保管呢?”
老太太帶了些許自豪說:“一言以概之,所有重要的資料。本館收藏的是70年來具有歷史意義和重要參考價值的材料,比方說校史辦要新修校史了,第一個要訪問的是哪兒啊?對了,就是我們檔案館了,裡面的資料不敢說是浩如煙海,但要說精華薈萃是不過分的。”
“這麼說來,檔案館裡面的收藏顯然還是很豐富的,我還是不相信您所在的這小小辦公室能裝得下。”葉馨開始進入正題。
“當然裝不下。這裡只存放了極少數借閱率非常高的檔案,絕大多數的檔案,至今仍堆放在舊行政樓三號樓的一間地下室裡,也就是老檔案館的所在地。過去在舊行政樓那個地下室上班時,我們的工作條件可就更差了,整天黑乎乎的,尤其一到冬天,我是天不亮就上班,黑了天才下班,從早到晚都見不著個太陽。”老太太又看了一眼遊書亮胸前的照相機:“我還記得,一群搞攝影的學生最初找不到暗房,學校還安排他們擠在我們的地下室裡搞沖洗。這地下室本來空氣就不流通,這麼一鬧,更是一股子怪味兒。”
遊書亮見老太太皺起了眉頭,顯然那是一段不甚美好的回憶,忙為自己開脫:“那都是我們攝影協會的開國元老們乾的事兒,我已經是第九代掌門人了,沒參加過他們的游擊戰。”
葉馨笑道:“這段歷史就很有趣,能帶我們參觀一下那地下室嗎?那裡應該是我們這個節目的重點。”
老太太也笑了:“好,那我就做一回你們的導遊。”
舊行政樓緊連著基礎醫學教學樓,和解剖、組胚二樓成犄角之勢,紅磚斑駁,屬於學校裡舊式建築之一。自各行政部門搬入了新建成的勉初樓,這裡頓顯荒蕪,除了少數後勤的部門仍留守原地,其餘的房屋,或暫時閒置,等待出租給三產,或是被一向實驗室緊缺的基礎醫學院各教研室鳩佔鵲巢,總之是冷清了許多。老太太領著兩個好奇的學生穿過一段光線暗淡的長長走廊,推開一扇不起眼的小門,在門邊開啟燈,拾級而下。頭頂上的燈光比上面的走廊還要暗淡,葉馨幾乎是一步一停,才不至於摔跤。
下了樓梯後,又在近乎黑暗中走了十餘米,依稀看見前面兩扇緊閉的大門。老太太從身上抖抖索索地扯出一串鑰匙,在微弱的光線下艱難地辨認一番,才挑出一枚長頸的銅鑰匙,開啟了門。
葉馨忍不住問道:“檔案館為什麼要設在這麼幽暗的地方?”
老太太想了想,也終於忍不住說:“我就是這麼一說,你們可千萬不要收進你們的節目裡:我認為啊,歸根結底,還是‘不重視’三個字。現在什麼都講究創收,我們檔案館,不過是守著故紙堆,沒有創收的途徑。現在學校的新寵是後勤三產,我們當然也想要更好的辦公用房,但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門後也是黑洞洞的一片,說話間,老太太開啟了地下室的燈。只見裡面兩排約二十個大書架,每個書架幾乎都頂到了天花板,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