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部分(第1/4 頁)
在積體電路生產進八十年代中期來分劃成四個界限分明的產業叢集之後,臺積電近幾年在晶圓製造技術研發上投入的研發資金,每年都要上億美元,這還主要集中在晶圓製造前段工序上的研發上。
當然,柳志成還是相當佩服錦湖在技術擴張上的野心與決心。
欽佩歸欽佩,柳志成心裡清楚貿然將專案移到內地他本人要承受多大的政治風險。
在馬來西亞投資建廠與在內地投資建廠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從去年以來,海峽兩岸的關係就陷入僵持,不要說晶圓製造等核心技術,臺灣當局甚至限制一般非核心的電子資訊科技流入內地。
柳志成要是將一個完整的晶圓製造的技術團隊帶到內地,不僅僅是面臨與原東家臺積電關係徹底破裂的問題,只怕海峽兩岸關係緩和之前都無法再次踏足臺灣的土地。
柳志成倒非不擁護兩岸統一,但是要他個人冒這麼大的政治風險,就不容他不深思熟慮。從香港有接觸以來,一直到以考察業務名義抵達建鄴這兩天,柳志成一直就沒有松過口。
當然了,錦湖從德儀引進技術在海州正投資興建一座積體電路晶片封裝測試工廠,這就不用擔任晶圓生產後段工序的問題,建鄴市數字長廊構想的新戰略與錦湖橡樹園計劃在建鄴的鉅額科研投資以及建鄴市三十多所高等院校所形成的技術資源,不考慮政治因素,在建鄴投資建廠的條件的確比吉隆坡更優越。
郭松延的顧慮比較少,馬來西亞當局應付當前的金融風暴還捉襟見肘,已經顧不上晶圓廠的投資專案。除了柳志成的因素之外,郭松延倒是有些擔心新加坡方面會不會中止之前的合作意向,不再向該專案轉讓部分晶圓製造技術。
這個時候只能談一些關於實驗室建設的話題。
“實驗室能夠邁出第一步,關鍵還是要能招聘到傑出的科研人員,”張恪笑著說,“錦湖在香港的公司正準備到東南亞撒開大網,屆時還希望柳先生介紹幾名人才加盟錦湖……”
“呃……”柳志成應了一聲,心想就算自己要放棄晶圓投資專案,那些已經脫離臺積電的工程師總要幫著安排好出路才對得起人家,既然錦湖在技術研發上投入這麼大的資金,待遇倒也未必會差,就算有些人不適合做研發,錦湖體系內的工廠也需要大量的高階工程技術人員。
張恪是看出柳志成心裡的猶豫,打算在他猶豫不定的時候,搶著將那批工程技術人員掌握到手裡;東南亞各國以及臺灣地區的經濟形勢還會進一步的惡化,至少要讓柳志成與他手下的工程師在脫離臺積電之後沒有太多別的選擇。
第602章 無法一蹴而就
張恪看出柳志成有很多顧慮,便提出要先將已經退出臺積電的那幾十名工程師攬入旗下。
之前的投資方在吉隆坡註冊了一家科技術公司,那幾十名工程師都在那家公司旗下開展晶圓廠建設專案的技術籌備工作。
大多數的投資方選擇退出,張恪只要以隨便某家公司的名義接受郭松延、柳志成手裡那家科技公司的股份就算將那幾十名工程師接過手。
當然,科技公司易主之後,還有多少技術人員會留在那家技術公司並聽從派遣前往建鄴或香港或東京的科研機構工作就不得而知了;柳志成的作用是相當關鍵的。
在參觀現場,柳志成沒有多說什麼,將李遠湖、羅君、肖明建、王維均、陸文夫等省市官員送走之後,眾人返回橡樹園創業投資中心——既然是利用麗豐印染廠的廠房改建而成,施工人員都習慣將將這裡稱為麗豐園區,創業投資中心及實驗室籌備辦公室位於園區最裡角一棟廠房改建的辦公樓裡。
站在道路上已經看不到那棟房子有印染廠車間的痕跡,高檔石材貼面勾勒奇思妙想的圖案,在房間的花莆裡臥擺著一塊半米高的湖石,在胡石的正面上鐫刻著“橡樹園創業投資中心”的字樣,算是公司的標誌。
張恪委託陳信生從新加坡聘請一個在孵化高科技企業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五人團隊來管理創業投資中心以及三個億額度的創業投資基金;整個創業投資中心目前的職員還不到二十人;這棟辦公樓裡一半地辦公區域留給實驗室籌備所用。
實驗室的籌備以及建成之後的運營都需要一流的研究人才,這恰恰是國內急缺的。幸好東南亞地區遭受此劫,日韓等地的電子產業也正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之中,那些出國留學並留在海外電子企業工作的海外留學人員這時候所感受到的危機感也是最沉重的。
這時候恰好是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