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1/4 頁)
“微醺,你——不跟我們一起麼?”
微醺凝望著她和莫無辛,緩緩地搖了搖頭。
滿地的紅楓落葉,被馬蹄踏成暗紅的灰泥。泥土的腥味混合著青草汁和紅楓的淡香,揉成一股獨特的氣味,瀰漫在周圍的空氣裡。
一直過了許多年,梅非都還記得那種甜絲絲卻叫人聞了惆悵的味道,就像是楓葉酒。
在這個深秋的早晨,微醺的臉白得透明,像在山中小溪裡經年累月沖刷過的鵝卵石,晶瑩剔透,彷彿藏了一汪冰水。
“小非。大公子。”他微微一笑,那一汪冰水便漾出一絲波紋。“後會有期。”
作者有話要說:下一更,25號~從25號開始恢復日更
正文還有兩章就結束鳥,正文完結後是四章番外。
番外已定為:上官久,微醺,穆澈和清槐夫人
同時新文也將在近期開坑,請大家多多捧場~~嘿嘿
九十六章 光耀太平
這一場復國之戰,一直打了六年。
到第三年的時候,平陽軍倒戈,向西蜀大夏軍投誠,與嶺南決裂。
紅月將軍選擇與自家夫君一邊,將自己一手帶出的紅月軍和平陽軍一同歸到了連氏陣營。從此,大夏軍的實力更強,天定君王之說蔓延到了每個角落。
北都與嶺南軍中一片恐慌。
嶺南不堪與敵,退居嶺南郡一隅,嚴防死守。第四年,北戎第一猛將阿穆爾與北都拓元將軍相繼戰死,聯軍士氣大挫,不過苦苦頑抗。一年之後,奄奄一息的北戎軍求和,發誓五十年內不再踏入中原一步,退回了北戎。北都被攻破,馮傲在太安宮自刎而亡,皇子皇女,嬪妃宮女皆成階下之囚。一干黨羽盡數剿滅,一個不留。
太安宮再一次迎來一場血雨腥風。
第六年春,連隱登基為帝,重改國號為夏,年號光耀。
夏耀帝連隱將太安宮重新改為太平宮,重整朝綱。那些忠良耿直的文臣和在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武將受到重用,迅速成長為新帝的左膀右臂。
而在光復之戰中起到極大作用的西蜀王莫齊和西蜀世子莫無憂,分別被封為護國親王和護國將軍,賜下北都府邸。平陽世子容璃被封右相,紅月將軍被封鎮北大將軍,與容璃同樣留守北都。
同時,夏耀帝宣佈與月氏國建立友邦之好,促進兩國交往,共榮共生。
光耀元年秋,莫無憂帶領五萬大夏軍逼近嶺南,也不動作。一個月後,嶺南表示臣服。嶺南王姜驚鴻灰頭土臉地去了北都,向夏耀帝俯首稱臣。
夏耀帝賜了鎮南大將軍的封號,將他遣送回嶺南。
至此,天下初定。
天下平定之後,群臣開始“關懷”起耀帝的後宮空虛問題。
夏耀帝已年近三旬, 非但沒有立後,連個嬪妃美人都沒有。臣子們都道是新帝臥薪嚐膽,為了復國無心成婚。然他畢竟是連氏獨脈,如今四方平定,連氏子息傳承便又成了重中之重。
夏耀帝對此不置可否,但凡此類諫勸他選妃立後的摺子,往往只批得“已閱”兩個字。
群臣惶惶,又見新帝與容右相和刑部方尚書過從甚密,皆以為新帝有龍陽之好。禮部尚書顧泓則與一干忠心耿耿的老臣子們一合計,索性在大殿之上拼死力諫,稱後宮不可一日無妃,新帝不可一日無後。
耀帝擺了擺手。“朕自有主意。”
說完便堂而皇之地休朝,留得一干老臣跪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所幸沒過多久,聽聞耀帝從宮外接得一名女子,安置在坤儀殿。
坤儀殿,那是歷代皇后住的地方。顧尚書等人大大鬆了口氣。雖然不知道那女子身份如何,但新帝並非好龍陽斷袖之風,便解了他們心頭的一個大結。
太平宮內,永康殿。
一名藕荷色宮裝的女子站在殿前,一雙鳳眸沾染了愁緒,往殿內望了又望。
正是梅非。
較之六年前,她更豐潤了些,削尖的下巴如今是圓滑的鵝蛋型,臉龐白皙紅潤,離了少女時的嬌俏青澀,倒是多了幾分動人韻致。
“二師兄……”
她輕嘆一聲。身旁的侍女忙上前:“夫人,可要進去看看?”
“也好。”
殿前的兩名守衛反應很快,恭恭敬敬地朝她行了禮。
待她走出好一段兒,守衛乙疑惑地問向守衛甲。“大哥,咱們就這麼放她進去?”
守衛甲一臉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