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4/4 頁)
放在第一位,不考慮孩子的生命和基本人權。這樣的事情如果放任不管,就等於柏木卓也被謀殺了兩次。
是可忍孰不可忍!
與大出社長會面時,茂木身上藏著錄音機。現在,他聽著錄音開始寫採訪筆記。電視臺的其他同事都不願走近茂木的桌子。
大出俊次、井口充、橋田佑太郎。
筆記本上,他用粗體字寫下三個人的名字。
對大出家的採訪已經結束。正如預料中的那樣,大出勝是個粗暴野蠻、只會一味縱容孩子的無能父親。接下來該輪到井口家了。由於當事人未成年,很難把握與本人見面的時機。還是首先與他們的家長見面為好。這是茂木慣用的工作方式。看看家長,就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井口充的父親會是個怎樣的人呢?
關於橋田佑太郎,無論問哪一位學生、哪一位家長,得到的答覆似乎都與只有惡評的大出和井口不太相同。甚至有人說,他本質上還是個不錯的人。還聽說,最近他很少跟另外兩位混在一起。
橋田佑太郎說不定會成為解開柏木卓也謀殺案的關鍵人物。會不會是殺害柏木卓也帶來的罪惡感促使他疏遠大出和井口呢?如果真是這樣,那撬開他的嘴應該不難。
茂木記者鬥志昂揚。
然而,連他自己都沒有發覺,這份鬥志的本質已經和剛開始採訪時有了細微的變化。
在昨天的企劃會議上彙報採訪情況之前,茂木的心裡只有解開柏木卓也死亡真相的熱情。即使覺得謀殺的嫌疑很大,他也沒有徹底拋卻他殺的可能性。他要揭露的問題,是城東三中堅持隱瞞事實,為了不損害學校的名譽,將事件弄得複雜化。
導演和節目組的其他成員根本不把他的採訪報告放在眼裡,還宣佈不採用這一題材。從那時起,他的心境就發生變化了。
如此巨大的問題,能被“把握不好會很危險”這樣消極的理由葬送掉嗎?難道這是新聞工作者應有的態度嗎?
更氣人的是,有人竟說:“老是搞校園題材,觀眾會看膩的。”
什麼看膩不看膩的!這是新聞報道,又不是娛樂節目。一個孩子被殺了,就算退一萬步來說是自殺,也是被那些只顧明哲保身的混蛋老師逼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