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何明智的選擇沒有人能比這些官場上的老油條們更明白。他人的生死哪有自己的重要,等齊國亡了自己的主子就是秦王,他們也不怕齊王發威。
眾人心裡打得主意都一樣,於是他們合起來左右勸說齊王,真真假假。眼見大勢已去,無謂的反抗也只是白送性命,於是齊王決定投降。
秦國每吞併一個諸侯國後只留君王和王后,納一個公主為妃,其他王室之人一律殺無赦。因此當齊王要投降的訊息傳到後宮時,那裡頓時亂成一片。誰也不想死,誰都想活命,但名額有限。
於是還沒等秦軍血洗齊國王室他們自己倒是先動起手來。
等被嬴政保下,這次來齊戴罪立功的李信帶兵來到齊王宮時眼見這裡已經亂成一片,子弒父,兄弟相殘,姐妹相害,讓人心涼。
齊國歸秦,嬴政終於完成了歷代秦王所共同承擔的使命的期望,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大秦帝國,開創盛世。
自秦國首先納韓國進版圖開始一系列法令就已經頒佈,所以天下雖剛剛一統各地卻也井然有序,朝廷也積極安排各地官員和駐軍確保一切正常。
嬴政一統六國的行為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在他的面前,那便是他個人的稱謂。
秦朝以前,周天子稱王,這個昔日唯我獨尊的名號如今已被許多國君堂而皇之地使用。一統的萬里河山,無人達成過的功績,一個被人用濫的‘王’字顯然已經不配用來襯托一個龐大帝國國君的尊貴,更無法彰顯他的威嚴與獨尊。
“眾愛卿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坐在上座的嬴政居高臨下的看著下面跪坐兩旁的眾臣。
大臣們聽了嬴政的話微微一愣,朝上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正所謂‘名不正而言不順,言不順則是不成,是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澤民無所措手足。’(引子《論語。子路》)‘正名’對整個天下的穩定與有序,以及對百姓的統治都有很大的意義,所以這先訂下稱謂的事情至關重要。
隨後,大殿上立即展開討論。
不一會兒,秦國的宰相王綰、廷尉李斯等人商量後,一起上前跪下見禮。
“你們可是議出了結果?”嬴政問道。
上前的幾人互相看了對方一眼,最後推舉出口才出眾的李斯。
走出人群李斯朝上座的嬴政叩禮道:“啟稟大王,當年五帝的土地也只不過千里而已,諸侯不聽號令,五帝無法掌控。現在大王平定天下,沒有諸侯只有郡縣,法令統一,這是恆古以來的大事,五帝也無法和大王相比功績。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又以泰皇最為尊貴,因此大王應當稱‘泰皇’。”
李斯對嬴政的讚美歌頌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奉承到了極致,可是嬴政還是不滿意,因為這是別人用過的。
嬴政沒有說話,沒有表情,沒有生氣,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很不高興,很不滿意。‘泰皇’雖然尊貴,但是不足以彰顯他的與眾不同,毫無疑問嬴政是孤傲的,還是很有資格孤傲的那一種。
這都不滿意,就是能說善道的李斯也沒了主意,這個稱謂已經是他們所有人能想到的最好的了。頂著來自上方的壓力和四周同僚求救的眼神,李斯腦中突然靈光一閃。抬頭望向通往君王上座的緩步臺左側,那裡不同往日的加了一張桌案。“不知大王子有何見解。”朝左上方一拜,也把大殿之上所有人的目光引向那快要把頭垂到桌案上的人。
“蘇兒,李廷尉在請教你的意見。”下面人興許看得不清楚但嬴政可是清楚的看到兒子那流著口水的睡臉。
陷入睡夢中的扶蘇聽見自己的名字在上座響起,猛地打了一個激靈抬起頭,瞪著眼睛大聲說道:“叫‘皇帝’!”趁眾人驚訝之極馬上擦掉嘴邊的口水。
……
上課打瞌睡的最高境界是不但能睡著還能在提問的時候知道對方問了什麼,遊走於半睡半醒留有清明的境界。
扶蘇本是不想出現在朝堂上,因為小時候早起被提著去聽政的痛苦經歷太深刻。但如今他已經十五歲,從某種角度說他已經是個大人,身為大王子處理朝政是他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納稅人的錢是不能白拿,否則是要遭天譴的。
早上嬴政拉他去上朝,扶蘇誓死不從,誓要與被窩共存亡。“不去,你們討論的那些事情我又聽不懂。”晚上幫忙看看奏摺提個意見還可以,但上朝理事……有自知之明的扶蘇不認為自己有這個資格和能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