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
這不是諷刺,也不是開玩笑。以愛迪生為首,真正的成功者有不少是天生的,但能順利適應學校教育的框框,能拿到好成績那種優秀的頭腦,很少會去思考“要成功”或是“實現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們並沒有“想在奧運會拿到金牌”或“成為職棒大明星”這種愚蠢的期望,從機率的角度來思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也有些頭腦不好的人不顧這種道理或資料、理論分析,還是相信夢想能實現——有人跑了公里的馬拉松賽,在一片歡聲雷動中,先跑到悉尼陸上競技場;或是有人超越球場上其他的擊球手,連續七年都得到最優秀擊球手的頭銜,不僅實現了“職棒明星”這個少年時代的夢想,而且不負眾望,在棒球發源地的美國職棒聯盟裡有很好的發展,諸如此類,就是有這種想法非常不合乎常理的人存在。
所謂“成功者”,就是會忽略可能性,把每個人都認為“不可能辦得到”的事,認為是可以“辦得到”的錯覺型人類。
另一方面,99%具備常識的人,並不會有錯覺;不,是沒辦法有。因為聰明,所以參照大腦裡儲存的大量過往資料庫,當夢想越偉大,就越明白它不可能實現。
在我的資料庫中,也儲存著無數已破滅的錯覺——
“在班上成績最好”(雖然很努力,卻只拿到被學業優異的哥哥當傻瓜的分數而已);“想和仰慕的S約會”(不用說約會了,連跟她講話都辦不到)“考上××大學了!”(我有多羨慕正在唸我沒考上的那所大學的哥哥啊)“世界上並沒有這麼溫柔的女性”(關於這點,還是三緘其口比較聰明吧)。
即使不提最後的錯覺,但在資料庫中出現的,盡是些令人沮喪的事。和過去的資料對照看看,就可以下一個結論:自己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具備常識者的思考中,無意識時,那種想*蠢蠢欲動。而可怕的是——那是無意識地在運作。即使想擁有夢想、以正面思考來思索未來,它還是會繼續運作。就算擁有夢想,也無法真心相信,而且也沒辦法認真許下願望。
所以才會有99%的凡人比例——
?沒有願望,就沒有努力的意義。
?沒有願望,就會變成無法忍耐的人。
?沒有願望,就會變成沒耐性的人。
?沒有願望,就會變成不喜歡行動的人。
?沒有願望,就會變成覺得工作無趣的人。
有強烈熱誠的成功者。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一章 現在的你,是否陷入大失敗的窘境?(6)
成功者的第二個共通點,就是“熱誠”。可是若只是熱誠,99%的凡人也能擁有。任何人都有朝著某個目標去熱烈投入的記憶和經歷,只不過它已無法在記憶中找到,因為已經冷卻的部分,就有99%了。
被稱為“成功者”的人,永遠都會保持著那種強烈的熱誠,而且一定會具備能夠激烈燃燒的、令人訝異的持續力。在職棒或J聯盟中,一流選手的特徵,就是像火一般激烈燃燒的那股熱誠。同樣,在任何領域中,包括商業、政治、藝術、學術研究、演藝、技能、考試等,只有持續保有熱誠的人才能僥倖生存下來。
但是這恰是一般人無法做到的,即使能維持,也頂多就三個月。就像有“五月病”(譯註:原是指在日本的連假過後,大學生再回到學校上課卻身心俱疲的病症,但現在不只是五月份,大學生也常出現這種狀態。其症狀包括憂鬱、不安、焦躁等等。)一樣,燃起希望、蓄勢待發而進入學校或公司,過不了一個月,已經完全喪失熱誠了。只要在充滿熱誠的狀態,持續那種興奮期待感就能夠成功,但幾乎沒有人能維持三個月。
因為凡人都具備了優越的適應能力。
我受到準備出賽甲子園的棒球社團委託,前往進行心理訓練的指導,結果發現越弱的隊伍,越能充分發揮出適應能力來。他們已經完全順應了“不可能在縣大會中擠進前四名”或“我們不會出現好選手”的現實。要讓他們在這裡產生意識改革,就是我的工作。
當被邀請去做企業的幹部訓練時,情況也一樣。他們都會很自然地去適應及順應經濟的惡劣、業界的不振、社會的狀態等。
越沒熱誠的人,越具有適應能力。
為什麼只有1%的人能成為成功者呢?當人類想要實現某些夢想時,絕對不會有能力不足這種狀況出現。
適應能力強的人,每次遇到逆境或自己能力不足時,都能坦然地妥協——“因為環境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