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2/4 頁)
當年的幾次亂世中稱雄武林的,更有幾位是在亂世中藉機稱霸一方,圖謀叛亂的。但是,直到現在,天下還是我們李家的。為什麼?你知道嗎?要知道,據史料記載,那幾位叛亂的高手,任何一位在當時都是第一高手,任何一位,都能嘯傲面對千軍萬馬而面不改色,任何一位都能在萬軍之中輕取對方將軍的首級,可是,他們都沒有成功,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看到鄭玉茫然的搖了搖頭,李清又是一笑,接著望著李明,問道:“先生能想得出來嗎?為什麼這幾個人有這麼強橫的實力,卻最終都落得個失敗的下場呢?為什麼我大唐風雨飄搖了一千多年,卻依然能夠屹立不到呢?以先生的智慧,應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吧?”
李明不明白李清問自己的意圖是什麼,也不明白李清究竟要怎麼處置自己,但目前來說,李清還沒有對自己留露出很明顯的不滿和敵意,雖然不知道內心真實的想法,但最起碼自己還沒有到達需要拼命的地步,因此,聽到李清向自己詢問,李明整理了一下混亂的思緒回答道:“王爺既然問起,就恕草民率性直言。雖然王爺提到的這些事情草民事先並不知曉,但以常理推斷,他們沒能成功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任何一點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能影響他們最終的結果。草民只能說,這裡除了上天的安排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民心了。草民曾讀過的《荀子》中有這麼一句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草民雖然有自己的一些見解,但相信王爺對這句話的體會比草民更深吧。”
李清臉上猛然變色,凌厲的目光射向李明,足足盯了他有兩分多鐘,這才收回目光,突然哈哈大笑了起來,良久,才望著李明嘆道:“本王沒有看錯人。先生果然是一位不世的奇才!其實民心如何重要這個道理,本王並不是非常明白,但是本王的授業恩師劉章劉大人,多少年來都在一直向本王灌輸這一觀點。劉大人可是當朝最負盛名的大儒之一,這麼多年來為了栽培本王,他是鞠躬盡瘁、任勞任怨,恨不得將他的學問和知識都塞給本王,他可是本王最信任的人。如今,先生的觀點居然和劉大人不謀而合,怎麼不讓本讓感到驚訝呢?哈哈,鄭玉,你到現在還不明白嗎?民心!這種看起來虛無縹緲的東西,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當年劉大人給本王分析這些事情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個推斷,那些人之所以不成功,並不是他們沒有實力,而是他們沒有民心!要知道,在天下民眾心目中,這個大唐是我們李家的,只有我們李家才是正統的大唐天子,其他的人如果起兵,在民眾心中就是叛逆!他們雖然各個實力強勁,可是他們卻爭不到天下,因為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加入叛逆的軍營,他們爭不到兵員。有時候他們雖然可以抓丁,可以搶糧草,但這樣的軍隊,必然是軍心渙散、不堪一擊,他們名不正、言不順。面對朝廷的千軍萬馬,一個人的實力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他能殺得了百人,卻不能殺千人,能殺千人,卻不能殺萬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朝廷的兵馬相對來說是無限的,到時候,就是累也能把他累死。而且最後即使他能夠逃出千軍萬馬的包圍,那麼他的親人呢?他的朋友呢?還有他的部下呢?都那麼厲害嗎?所以,當最終在他的身邊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往日的親情,往日的奢華,往日的前呼後擁、一呼百應都煙消雲散了,那個時候,他所有的雄心壯志都會化作深深的悲痛和無奈。但是他能怎麼做?報仇?他有辦法嗎?最終,他們不是遁入空門,就是選擇重新殺回戰場,同自己的夥伴一起走向死亡。所以,林凌峰雖然武功高強,但能捨下林家龐大的家業嗎?能捨下林家上上下下成千上萬的人嗎?他忍心讓自己的親友跟著自己被官兵追殺天涯嗎?他不能,他有家有業,他有顧及,也有牽掛,這樣的老虎並不可怕。況且到時候就算是他要對本王不利,不還有你鄭玉在本王身邊嗎?本王並不怕他,又怎麼能在乎呢?李明先生是當世奇才,本王如果因為顧及到林凌峰而將李明殺害,那可是本王的一大損失呀。”
李明稍稍的恢復了一點自信,衝著李清微微一躬身,說道:“王爺太過獎了,其實早在千年以前,荀況這樣的先知就有這樣的觀點,我們後人只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而且這種觀點早在我大唐之初,就被拿來作為警示君王的典範。只是好像除了大唐初期的太宗皇帝之外,並沒有其他君王真正的去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如今王爺居然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不能說不是我大唐萬民的榮幸呀。李明若有幸,希望能輔佐王爺造福於天下黎民。”
李清又是哈哈大笑,說道:“先生的仁義本王早就得知,而本王將先生請到此處的用意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