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專研知識的良好精神,卓越提高理想的事業業績,這就是最能實現戰勝自我的自強精神。
自量——知彼知己鑑識
用心靈攀登智慧 用腳步仗量才能
以勤奮耕耘經驗 以歲月積累收穫
由於每個人的家庭薰陶,思維方式、個性修養、文化素質、興趣愛好、思想品德、領悟意識……的差異,以及所接受教育的不同,每個人對社會中事物的瞭解、領悟、處理的能力與方式都是各不一樣的,有強弱與類別之分。在不同的人處理不同的事物時,我們不能肯定他們的處理能力與方式、性質都是相同的,在處理事物、工作優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說他某一項事物有一定的興趣、特長、天賦,對某一項事物、工作了解和掌握其中的根源底細,以及發展始末的趨勢走向,根據自己天賦、特長能力去做適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並不代表就能同樣做起其他任意專案的每一件事情、工作。
自量,是指了解自己對某一項事物,工作表現能力的大小,以及興趣特長類別的投入方向,或用自己臆見的認識換位思考、感悟他人所做的辦事情的能力,以及熟識外界其他能力,利用其他適應時局的能力來全理處理當前的事物。
我們都熟知一句古言:“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不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8226;謀攻》意思是說:“透徹瞭解自己與對方的情況,就可以百戰不敗;不知道對方,只瞭解自己只能一勝一負,對方和自己都不瞭解,每戰必敗。
在人的一生中,隨著年齡、環境、思維的變遷,每個人都會有許許多多,接二連三的理想,但任何人不可能實現他所有的理想的。我們只有在窮通得失的人生道路上能明確審視自己所在的實際能力,瞭解自己的長處優勢,,短工處不足。發展自己有利的天賦、特長、審曲面勢地採取適應的描施能力。但決不可勉強自己辦根本不感興趣,沒有實足能力,不瞭解的事情去做。否則只能力所不及。
每個人在學生時代裡,學習的課門都有很多就連主課都有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等不同的課文,在我們學習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識能力總會有一些課門偏好或偏差的區別,當學歷到了一定的程度時,每個學生都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天賦、特長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專項課程,為今後的人生道路打造一條理想之路,在工作單位里根據各個崗位工作的性質不同,工種又分為很多種,例如電工、鉗工、行車工、排程員等,每個工種會有本質上特有的性質原理。我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分配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但是,不可能每個職工都懂得所有工種的專業知識的。情感也是一樣可以衡量關係的深淺,性格的類別區分的,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一些個性、思維、品質、態度……的不同或相同之處,在交往溝通時,就容易出現矛盾或默契的表現。有時,根據自己的客觀意識會認為某某人好或不好。對別人的態度完全取決於衡量他人與自己的一種對照。同時,我們從自己的體驗中,可以鑑別自身的愛好、特長、個性、品德、為人……因此,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情感都會有工作能力的強弱,為人關係的深淺之分,和所要表現出的利弊之得。
我讀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在孔子三十多時,帶著他的弟子們去洛陽學習周禮,洛陽是一個文化豐富的寶藏之地,當時老子在那裡擔任保管文物工作,到了那裡,孔子恭敬地禮道:“知道先生為周守藏史,掌握王室的圖書庫,所以不遠千里來拜見先生,向先生求教。並求先生允准我們一覽珍貴的典籍。”
當時,洛陽的收藏是王家禁地,一般人不得入內,但由於孔子言辭懇切,態度恭敬。老子就破例同意了,並向孔子講述了周禮的許多詳細解釋。以及帶領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參觀了周太廟,明堂等很多有文物價值的建設場所。就這樣,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學習了一個多月,臨行時,老子說:“富貴的人送行時送財物,有道德的人送行時送良言,我 沒有財物,姑且充一下有道德的確良學問人,權且送幾句話吧,你們學的多鬥是古人的東西,而創造這些東西的古人的屍骨都爛掉了;只剩下一些空話罷了。可是從古到今;成敗興衰千變萬化;都有自己的定律。要知道;有些事情過分強求;就會帶來煩惱;要順其自然;才能平靜;有車坐車;無車步行;天下太平的時候就出來做官;天下大亂的時候就隱居起來。”孔子恭敬地唯唯答應。老子又說:“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道德高尚的人越謙虛,有學問的人,追求實際的東西,不求虛名,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