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鉞斧(第4/9 頁)
接著邊關連番告急,柴榮御駕親征。趙匡義跟著自家大哥也隨軍征戰,親眼看著在右軍潰敗甚至有數名將領開始逃亡的時候,他大哥趙匡胤在高平之戰的危急時刻力挽狂瀾,改變必敗之局。
趙匡義既崇拜又驕傲,在血染的戰場上,大哥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山峰一般,令人感到無比的可靠。甚至要比身穿黃袍的皇帝還要震撼人心。
在這一刻,趙匡義鬼使神差地想起那片錦布上的話語。
“天鉞斧,周武王之斧,姜子牙姜太師所制,傳非天命之人所不能執……”
二
公元960年,陳橋驛。
趙匡義迎著鵝毛大雪騎著馬奔往驛站,還未滿弱冠之年的他,已經隨著他大哥在戰場上馳騁了三四年了。戰火的洗禮讓他褪去了眉宇間的稚氣,幾度生死間的歷練讓他已經可以臨危不懼,養成了沉靜穩重的脾性。可是現在的他卻有些緊張,扶著韁繩的手微不可查地輕輕顫抖著。
在一幢歇簷式屋頂的建築前勒馬停下,趙匡義飛身下馬,把韁繩交給了下屬,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氣後,才踩著雪拾階而上。
這是一座不算很大的院落,院中栽著一棵古槐,黑褐色的枝幹彎曲下垂,上面已經落滿了一層厚厚的雪,黑白分明。而他大哥正穿著狐裘披風站在槐樹下,背對著他,仰頭凝望虛空,手中習慣性地摩挲著那把不離身的天鉞斧。
趙匡義本想上前相見,卻發現大哥的披風上已經落上了一層雪花,看樣子已經在這裡站了許久。
也是,他們所要面對的事情,很難抉擇,應該由他大哥自己好好斟酌才是。趙匡義如此想著,便就那麼站在那裡,看著自家大哥的背影,久久回不過神。
才不過幾年時間,他大哥已經成為了殿前都點檢,掌統率親軍,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這時,柴榮卻病重而逝,登基為皇的,是他七歲的幼子。君弱臣強,這五代十國的混戰年代,但凡出現這樣的情況,無一不是強者取而代之。
趙匡義目光復雜地看著他大哥手中的天鉞斧,九年前的他,何曾會想到,這戲言居然會有成真的一天?
“槐之言懷也。懷來遠人於此,欲與之謀。”伴著吱嘎的踩雪聲,一個儒雅的聲音徐徐傳來。
趙匡義循聲看去,見來人是他大哥的掌書記趙普。這個趙普是他大哥最信任的謀士,但書讀的並不多,號稱自己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趙匡義很驚奇:以他的學識,居然能說出《周禮·秋官·朝士》中鄭玄的註釋,看來這人也並不像是他表現出來的這麼淡定,早就各種細節都思考到了。
“站在樹下,盼望與來人謀事,此處倒是應景。”趙匡胤把手中的天鉞斧掛回腰間,回頭看了眼自己一文一武的左膀右臂,笑著道:“都準備妥當了?”
趙匡義和趙普兩人齊聲應是,年輕的面孔上掩不住的是極度的興奮。畢竟此事若成,他們的人生將天翻地覆。當然,若是失敗,他們也將會萬劫不復。
趙匡胤卻並沒有他們那種患得患失的情緒,他微微一笑道:“想世宗北征之時,曾得一木牌,上書‘點檢做天子’,看來此乃天意也。”
趙普知趣地接了幾句話,趙匡義卻在心下暗笑。他大哥口中的世宗便是前不久駕崩的周世宗柴榮,當年的殿前都點檢是一直和他大哥不對付的張永德。他們只是略施了小計,弄了個莫須有的木牌,便讓張永德受到了世宗的猜忌,被罷免了點檢一職,趙匡胤才得以上位。但此時看來,當初他們定下的這個計謀,確實是頗有先見。
趙匡義揣摩到了趙匡胤的心思,知道他是想再次利用這個計謀順應天意,連忙拱手道:“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做天子。我這就安排人去軍中散播。”趙普雖然足智多謀,但還是對他大哥瞭解不夠深。他大哥極其在乎自己的名聲,是絕對不會主動去篡位的,必須要有恰當的契機。趙匡義迅速地為這件事定了位。
趙匡胤摩挲著腰側天鉞斧,滿意地朝自家二弟點了點頭。
趙匡義現在已經不叫趙匡義了,他大哥已經在幾個月之前的陳橋兵變中順利地黃袍加身,登基為皇。為了避諱,他改名為趙光義,他們的小弟趙匡美改名為趙光美。只是他們的小弟今年才十二歲,根本用不上他,依舊在開封待著,趙光義還是跟隨著趙匡胤南征北討。
因為登基匆忙,代表皇帝尊貴的帝服並未來得及縫製,大哥雖然和以前一樣,穿著將軍的鎧甲,但那周身的氣度,讓人不由得躬身拜服。
趙光義覺得他大哥變了,這是正常的。人的身份不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