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廬州城破
胡夢君押著二十門大炮一路順風順水的來到廬州城下,將大炮移交給總指揮李得勝,小心的問道:“不知攻下廬州城還要多久?”
看著胡夢君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李得勝問道:“怎麼,胡知府等急了?這廬州已經變成孤城,堅持不了多久了,等到江忠源授首,你就可以上任了。”
胡夢君笑道:“皇上登基,都督就為皇上除此大患,皇上必定開心,到時都督封侯拜相,下官沾光了。”
“哈哈……”李得勝也很得意,戰功立的早不如立的巧,誰讓他趕上了皇上登基稱帝這個大喜的日子,興奮的回道:“胡大人有心了,城內清軍只有幾千人,有了這二十門西洋炮,就是北京也打下來了,這小小的廬州城,破城就是旦夕之間的事!”
胡夢君附和起來:“恐怕江忠源現在是生死兩難,他與皇上結下大仇,投降是死,固守城池,破城之後照樣是死,早死晚死都要死。”
江忠源現在是很糾結,他想不明白為什麼說好的援軍一支也沒有,難道他堂堂安徽巡撫就要死在這小小的廬州城裡?
吳恩澤嘴唇乾裂,臉色蠟黃,有氣無力的對江忠源道“大人,城內的所有牲口三天前就吃光了,兄弟們餓著肚子,還怎麼守城?請大人讓城中鄉紳開倉放糧,否則弟兄們就要明搶了。”
江忠源保持著木然的神色,看著城牆上同樣木然計程車卒,痛苦的閉上眼睛,他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殷實的家庭,與城中鄉紳毫不遜色,可是有暴民生亂,他江忠源自籌糧餉招募鄉民剿匪,從來沒想過大清還有這樣的鄉紳,死到臨頭還守著那點糧食。
劉長佑比吳恩澤更清楚其中利害關係,反對施展暴力。將自己的想法如實道來:“大清律例,擾民者死,何況是劫掠鄉紳,就算守住廬州城,擊潰反賊,撫臺大人也沒什麼好處,反而有罷官殺頭的危險。”
見自家大人沉默不語,吳恩澤一拳擊打在城牆垛口上面,鮮血順著手指沾染在城牆之上,口裡複述著事實:“當初到江西的三千楚勇。死在南昌城兩千人。帶來安徽的五百人。這幾天也戰死過半,弟兄們圖的是什麼?就是為了保護這幫蛀蟲!還是為了大清守住這廬州城!援兵徘徊在六安、鳳台,見死不救!整個城池還有2000多守兵,城下短毛成千上萬。密密麻麻……”
劉長佑反駁道:“毫州暴民張樂行作亂,僧格林沁駐紮在鳳台,也是防止他們與短毛匯合,六安呂大人也已經盡力,只要我們堅守廬州,朝廷大軍一定會來就我們。”
江忠源怒喝道:“夠了!你們這樣吵鬧成何體統!吳知州你帶領一營官兵將城內所有鄉紳請到府衙,我在與他們商量一下。”
吳恩澤聽說是帶兵相請,興奮的答道:“大人放心,我保證將他們一個不剩的全請過來!”
兩個時辰後
“這幫丘八想幹什麼?直接衝進我府中把我抓來!”
“有辱斯文。成何體統!”
“鄉親們,大家一起抵制姓江的!不給給他一粒糧食!”
“對對,短毛軍紀嚴明,破城我們也不用擔心,這江撫臺不會善擺甘休!”
“怕什麼!姓江想拉我們同歸於盡。做他的春秋大夢,我一家老小家七十五口,他光棍一條,怎麼能和我們比!”
……
江忠源儘量讓自己笑出來,對著義憤填膺的鄉紳言道:“各位都是我大清的棟樑,如今時局危急,我也沒有什麼好處招待大家,只能奉上清茶一杯,怠慢之處,還請見諒!”
鄉紳一片沉默,打算以不變應萬變。
江忠源並不氣餒,還是打算好言相勸:“短毛圍城,官兵奮戰數日,傷亡過半,城中儲存的糧草消耗完畢,江某實在是沒有辦法,只能向各位借糧,只要江某緩過這口氣,一定如數奉還!”
鄉紳還是一片沉默,各自望著不同方向,就是沒有一人看向江忠源。
吳恩澤見他們一毛不拔,忍無可忍,拔出腰刀,怒喝:“敬酒不吃吃罰酒,別怪我不講情面,今天有誰敢獻糧低於1000擔者,就別想走出這個門!”
“這是勒索啊,如何是好?”
“一千擔糧食是小,萬一漢軍進城秋後算賬,豈不白白送了性命。”
“大家團結在一起,我就不相信姓江的真敢動手!”
鄉紳像是達成一致似得,睜大眼睛看著江忠源,就是沒有人願意當這個出頭鳥。
“轟隆隆”
“轟隆隆”
江忠源一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