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合久必分,如今天下承平已久,土地兼併益重,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內憂外患,這些不都是亡國之兆?而朝廷並也沒有人能力挽狂瀾,八旗貴族墮落腐化,並無當初開國時的膽氣,各位想一想如此朝廷不亡,還有天理嗎?”
“哈哈……說的好、說得妙,趙兄真是宰相之才啊。”李雲中是越看越滿意,沒想到今天驛館一行,竟有如此收穫,這是一個不亞於左宗棠的人才。
見屋子裡眾人都是沉思起來,不少人還露出掙扎模樣,李雲中趁機蠱惑道:“明珠最怕暗投,如今漢王正是缺少人才的時候,各位留在南京必能人盡其才,日後大展宏圖封侯拜相豈不痛快,何必還要回去為滿人效力,皇帝終歸還是信任滿人,提防咱們漢人。”
見還沒有人說話,李雲中繼續道:“不瞞各位,我生平最佩服的人就是林則徐前輩,他虎門銷煙這是大漲了中國威風,可惜道光老兒聽信讒言,將他流放新疆,而接任的都是滿人大官,對洋人卑躬屈膝,喪權辱國啊!”
王開林情不自禁道:“王某深有同感,縱觀朝廷幾任皇帝都對漢人是又用又防,說是滿漢一家,始終不肯推心置腹。”
楊金龍對李雲中道:“不知閣下在邊身居何職,以閣下之才,恐沒有我們用武之地啊!”
“哈哈,楊兄多慮了,現在漢王是求財若渴,上次有個秀才來投,漢王就封他為七品縣令,像楊兄這般大才最少也是知縣,說不定還能當上知府。”李雲中開始拉攏起來
楊金龍喜笑顏開,上前道:“在下真能當上知縣?不瞞李兄,我苦讀十年連舉人都沒考上,到是雜七雜八的書看了不少。”
李雲中更是高興,解釋道:“漢王對懂得經世致用學問的人更是重視,楊兄必能受漢王重用。”
不少人都露出興奮神色,他們都是科場失意的人,對八股文不在行,最拿手的就是經世致用發麵的的學問了。
“在下李良平願意投靠漢王,還請李兄代為引薦。”
不少人反應過來,急忙上前圍住李雲中。
“在下王德榜,湖南江華人,請李兄代為引薦。”
“在下王開來,共有兄弟三人,請李兄引薦一二。”
…………
…………
李雲中痛苦並快樂著,嘴裡不停的答應,好一會才拉著趙烈文擺脫眾人,擠出屋子。
“哈哈哈……”李雲中與趙烈文相視而笑
“草民趙烈文拜見漢王殿下。”趙烈文後退向李雲中拜道。
李雲中上前扶起他,問道“趙兄怎麼就知道我是漢王。”
“在下進城時就打聽了,漢王今年二十三歲,常年留著齊耳短髮,英勇果斷,英氣逼人,這不就是……”
“哈哈,不用再說了,我臉都紅了,走我介紹一個人給你認識,你們必定能談的來。”李雲中拉著趙烈文返回王府。
“先生,大喜啊,我找到個大才給你認識了……”李雲中隔著老遠就對左宗棠喊道。
左宗棠看著風風火火的李雲中,哭笑不得,這那點像是一國之主啊!看來以後有空還得教導漢王的言行舉止才是,見他拉著一位不到二十的年輕人過來,不由問道:“見過殿下,這位小兄弟是?”
李雲中興奮的答道:“這位叫趙烈文,江蘇人士,你們先談一會,我去準備酒宴,咱們三個今天不醉不歸。”說完丟下兩人,走進內堂布置起來。
大約半個時辰後,李雲中估計左宗棠也應該考核完趙烈文,就派人叫他們進屋。
兩人說說笑笑的走到座位,向李雲中問候完後,就各自坐下,左宗棠悄悄的對李雲中道:“此人真是……天縱奇才。”
“來,二位,為今天相識乾一杯。”李雲中舉起酒杯道,
…………
酒過三巡,左宗棠與趙烈文二人明顯有點醉了,說話也不再顧忌。
左宗棠又喝下一杯酒,道:“我左季高蹉跎一生,沒想到卻是在殿下這裡受到重用,朝廷只對八股文有興趣,他們都是書呆子……呵呵。”
看來先生對輔佐我還是耿耿於懷啊。李雲中想到這裡,不禁提醒自己是否也辦一個科舉,這樣有個正規途徑招收那些不得志的讀書人。光用綁架強逼也不是個辦法啊。
趙烈文勸左宗棠道:“先生就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不會做八股文,朝廷也不會用你的,何必還抱著那份幻想。”
左宗棠搖了搖頭,又朝嘴裡倒了杯酒:“幻想?我早就對朝廷失望了,我只是覺得對不起恩師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