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交戰,而變為大漢軍,官軍卻逼迫甚急,雖每戰必敗,也不不改變。殿下認為這是什麼原因?”
李雲中對這個問題也不明白,沒好氣的道:“你的意思是說我大漢軍好欺負,是不是。”
焦亮道:“太平軍每到一地,必焚燬房屋,百姓失去生計就不得不跟隨太平軍以求活路,太平軍人數往往激增至十幾萬人,官軍遠遠望去,旌旗遮天,當即喪膽。而將軍老弱婦孺不過三四萬人,還沒官軍人數多……”
李雲中恍然道:“裹挾流民還有這種好處,你是讓我也學太平軍?那樣有傷天和啊!”
張遂謀道:“焦軍長說的很有道理,太平軍和官軍交戰時,都用他們誘敵,再後面埋伏精銳,每次都將官軍殺的大敗,雖然有很多百姓逃跑,但大浪淘沙,留下來的百姓才是真正願意造反的人。”
焦亮道:“請殿下三思。”
反正在平南縣做過一次,對著張遂謀輕輕點頭,李雲中也不再說,聚精會神的看著嶽州城。
張遂謀拉住還要再勸的焦亮,輕輕對他說了什麼,焦亮才恍然大悟,吩咐手下去放火去了。
&;lt;a ;href=&;gt;起點中文網&;lt;/a&;gt;&;lt;a&;gt;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lt;/a&;gt;
第三十三章 肅順死諫咸豐
嶽州知府心如死灰的看著城下的大漢軍,他今天接連收到兩份公文,一份是欽差大臣徐廣縉,要他死守嶽州。一份是向榮送來的,也要讓他守在嶽州,援軍馬上就到。他已經做好玉石俱焚的準備,家人也送出城去了。
爆破團在西門掘開隧道,將炸藥放進封閉的箱子裡,因為經過試驗這樣能使炸藥威力增強。看攻城的第一軍、第二軍已準備妥當,爆破人員鑽進地道點燃引線,一會後,“轟”的一聲,西牆就被爆破——城牆出現容三個人並排站立的裂縫。不用吩咐,大軍就向裂縫中殺去,佔領了嶽州。
嶽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重地,清廷在這裡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軍餉、軍械,供應長沙城下的清軍。有人舉報在府衙下面埋藏了當年吳三桂所部遺留的三十門火炮,李雲中將它們挖出來一試,除了兩門壞掉外,其餘皆可以使用,李雲中將它們給爆破營使用。
在焦亮的吩咐下,第三軍和大量的天地會人員,連哄帶嚇的將長江兩岸的船家全部帶至嶽州,共八萬餘人,湖北巡撫龔裕在水道各個潛水地區打造暗樁,歷時三個月,李雲中命這些水手拔掉暗樁,供船行駛,只用了一天一夜就清理出一條航道。
大軍只在嶽州停留兩天,2月8日命全軍乘船向武昌進軍,因糧食夠吃的,焦亮命令第三軍沿途燒光所有建築,將流民收留,只用三天就趕到了武昌城外,只見大漢軍浩浩蕩蕩,共有幾千條大小船隻停留在武昌城外的江面上。
北京
咸豐看著嶽州被大漢軍攻陷的奏摺,心力交瘁,這幾個月他將剿賊大臣一個一個的革職問罪,壞訊息卻還是一個一個的送來,嶽州即失,武昌危矣,兩地之間無險可守。武昌再被攻陷,那東南諸省、中原、四川都在反軍的攻擊範圍之內。
“擬旨,將徐廣縉革職留任,琦善為欽差大臣,防堵河南,阻止大漢軍北上中原,兩江總督陸建瀛為欽差大臣,專門負責蘇、皖、贛三省軍務,阻擊漢軍。”咸豐前所未有連續封了兩個欽差大臣。
“啟稟皇上,內閣學士肅順求見。”一個小太監對咸豐道。
“傳”
肅順走進上書房,對皇帝拜道:“微臣參見皇上。”
“免禮”
聽咸豐沒精打采的聲音,肅順猜測,南方又有戰事失利的訊息傳來了,問道:“皇上可是南方戰事不順?”
咸豐太想找一個人傾訴了,道:“前線戰事接連失利,嶽州已經失守,知府殉國,現在恐怕武昌也……這大漢賊先後克永安、道州、桂陽、長沙、湘陰、嶽州,兵鋒之盛,前所未有,難道大清真的到了亡國的時候?”
肅順趕緊安慰道:“皇上息怒,大漢賊之所以攻無不克,是因為官軍都在堵截太平軍,漢賊善於利用太平軍,這才讓李賊做大,如今向榮所部專心圍剿,相信在武昌城下建功。”
咸豐又拿出向榮的請餉摺子道:“朝廷陸續為剿賊撥款三千萬兩,如今國庫空虛,向榮所部又怎麼會賣力剿賊?如果反賊攻打江南,那以後國庫……”
肅順早就會想到國庫會空虛,早想到了對策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