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雖然是短短五年的時間,中國的高科技便以與國力不對稱的速度飛速發展。在東南亞戰爭的支撐下,還在建設中的中國在西南地區建立地自動化軍工基地開始全面啟動。
只有少量的人員操作,全面智慧化、自動化的生產線,將一輛輛由人工智慧控制的軍事裝備生產出來。它們也許趕不上臺灣第一波大戰,只能在隨後擴大的衝突大顯身手。
這些軍用裝備大多都是智慧小型多功能全天候戰鬥飛行具;單兵武裝機器人;無人重火力支援平臺;巷戰機器人系統;聯合直接攻擊智慧炸彈;以及中遠端對空對艦反潛導彈。
這些無人、自動化生產工業區的生產當量。如果美國不進入全國緊急戰爭狀態的話,那麼整個西方世界的軍工生產量一星期地產量,還比不上自動化工業區一天的軍火產量。
所以,當這五年來已經裝備了先進武器的解放軍精銳集團軍突入臺北街頭時,第一生產批准的武裝機器人軍團已經在調撥的路上。
隨後的戰爭,便是機器人地天下。一個星期後。臺灣獨立軍尚在臺南絕望的進行最後的抵抗,解放軍戰場主力已經完全換上了機器人部隊。而真正的解放軍人類部隊除了武裝警察部隊留在臺灣執行維持治安的任務外,野戰部隊已經返回大陸,回原駐地歸建了。
臺灣陸地戰爭在一個星期後已經基本結束。所有成建制的臺灣獨立軍陸軍已經被消滅。
但是,只是稍後於平叛戰爭的中日海軍,卻依然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臺灣叛亂剛剛發生時,根據‘周邊有事’的定義,日本的海軍自衛隊,便不顧中國海軍地警告,強行介入到中國海軍地警戒圈以內。
雙方也不費話的便開始對打。
日本地戰艦的確對中國海軍有著極強的優勢。中國的新式火力艦隻有兩艘。還有兩艘正在船塢製造呢。
但是。面對日本海軍,中國海軍卻擁有情報。資訊制導,空中,電磁優勢。在全影象匹配對艦導彈的攻下,日本艦隊以三枚導彈換一枚金剛的效率下,一一被擊沉。
而日本的‘親潮’‘春潮’潛艇雖然靜音效能突出,但是卻不能在中國海軍的全景波掃描中隱身,面對空軍反潛機的深水炸彈,未發一彈,便全部葬身海底。
一夜之間失去海軍的日本自衛隊,不得不強打起精神,用F-32和中國的殲十二火拼。效能優良的F-32雖然能夠得殲十二打得難分難解,不分上下,但結局也只能是成就殲十二的名氣。
價格只有F-32一半的殲十二頓時在國際軍火市場賣的火爆,連美國人都想買幾架殲十二用用。在損失了十多架殲十二,以及數名精銳的空軍飛行員後,心疼之極的中國空軍便忙不迭的換上了航程,效能比殲十二更加優異十倍的智慧多功能戰鬥飛行器。
畢竟,是不用人來駕駛的。所以,在飛行器的設計方面思路更加開闊,不用考慮飛行員是否承受的了。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吃白食的,有美國航母艦隊地牽制中國大部分空中力量下。拼命抵抗,雙方在東海(日稱日本海)上空殺得難分難解。只不過等臺灣島的陸上戰事一結束,更多的資源被投入到空中飛行器的製造上。
面對每天都在增加的飛行器,空戰戰場也被逼回了日本本土上空。
當中國無人化軍工生產基地的產能全部解放出來,日本列島上空被鋪天蓋地的無人駕駛戰機籠罩。在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轟炸下,日本地工農業徹底崩潰,日本宣佈戰敗。
但是。在日本欲用核武器與世界同歸於盡的威脅,和美歐俄等國地武力干涉的壓迫下。中國不得不接受西方諸國強加下的停戰協議。雖然中國依靠強大的軍力下。在談判中得到了天文數字的戰爭賠款和在沖繩島上派駐維和軍隊的利益,但是歐美俄在和談期間對中國的聯合壓制,卻讓中國和西方世界地怨隙加大,戰雲開始在全球範圍瀰漫。
臺灣被解放,解放軍的歷史使命結束,解放軍正式更名中**隊。但是,中**隊在臺灣解放戰爭當中展現出來的強大實力。卻讓整個西方感到不安。中國在無人化戰爭中的領先令西方世界空前團結,在桌面下結成白人同盟。他們不願意這麼早的就和中國的機器人軍團交戰,便扶植中國人的敵人,來達到消耗中國國家實力和爭取發展自己的機器人軍團地時間。
而中國也正是需要時間消化未來五百年的科技。
東南亞混亂的局勢,不約而同成為雙方博弈的棋盤。
葉陽洋的集團,透過控制緬甸軍政府的獨裁者和實權將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