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大陣,成了廢物毫無用處。
白天是安全的,曹世奇不是強盜,不會在市鎮進行無法無天的攻擊。
即使是江湖混混,也不會在大庭廣眾間行兇,避免落難,引起治安人員的反感。
當然三五個打架動刀子平常得很,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不能算是攻擊,個人行為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在城市裡發生也不足為奇,紫禁城內也可能有人打架。
丹霞宮主與道全法師,僅受到輕微的內傷,與劫後餘生的五名老道大辦喪事,陳家的子弟也出面善後,會同官府的人追查兇手。
兇手是誰?不能空口說白話,必須有憑有據,有人證物證。
曹世奇?曹世奇是誰?是高是矮?遍查南京戶籍,很可能有三五十個叫曹世奇的人,姓曹的人並不少,世奇兩個字也使用普遍,豈能一一捉來訊問查證?
當然,沒有會提出曹世奇是兇手的指控。
鎮民誰也不知道曹世奇這麼一個人,誰也沒和叫曹世奇的人有仇有冤,重要的是鎮民並沒受到波及,也害怕這個曹世奇遷怒,再來鎮上,殺人放火,誰敢空口無憑提出控告。
高橋鎮是南京外圍的大鎮,大道直達通濟門,十餘里路程中,有不少市集和村落,行人絡繹於途,進城的農產品用車或驢載運。
路邊的市集,有店鋪販賣各種日用百貨,小街有一段是市場,茶坊食店,是市場不可或缺的民生問題供應解決處,沒有家室的流浪漢,填五臟廟的主要所在。
近午時分,酒坊食店生意興隆。尤其是距通濟門僅三里的福山村,食店的顧客最多,食客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距城很近,往為十分方便。
村街的東端街尾,是三岔路,北是至高橋鎮的主要大道,南是至淮東村稍小的村徑。這兩處村鎮的人,進城都必須經過福山村。福山村沒有山,村名不知意何所指。
眼線如果派在這裡,可以有效監視進出南京城的獵物,通濟門設有秦淮河入城內河的水門,所以是南京民眾出入人數最多的城門之一。
秣陵居,就是街尾頗有名氣的食店,酒菜大眾化價錢公道,是東郊的牛鬼蛇神們,聚會交際的好地方,叫酒菜或者小吃皆十分實惠,三五個朋友小聚,保證皆大歡喜。
店堂設有十餘張食桌,生意不錯,已有七成座,酒菜香撲鼻,門窗緊閉,店內寒風全消。
曹世奇一身光鮮,像一位風流倜儻的紈絝子弟,人才一表,加上衣裝極為出色,長袍狐襖,更像一位大爺,南京的豪門紈絝子弟,多如牛毛,誰也不會把他看成冒充的豪門子弟。
他一個人獨佔一桌,真沒有人敢過來求借一角共席,這就是豪門子弟的特權,身分不夠的人決不敢打擾。
喝光了兩壺酒,左右鄰桌陸續換了食客,對面一排食桌,也換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喂!老哥。”右鄰桌的五個食客中,那位生了一個朝天鼻的人,向同伴用特大號的嗓門叫嚷,似乎唯恐無人聽到,“咱們嚇唬人,通常丟雷公炮,轟然一聲大震,會把人嚇得屁滾尿流,但傷不了人。昨晚煉真宮被好幾百巨炮爆炸,那到底是啥玩意兒?好可怕,死了好多好多人,煉真宮十幾座殿堂,被夷為平地。”
“攻城炮,沒錯。”另一位同伴自以為是介面,“連城牆都會轟倒,煉真宮算得了什麼?”
“沒知識。”那位被叫老哥的大漢嗤之以鼻,“攻城炮只是用鐵彈,把城撞坍而已,彈本身並不會爆炸,當然也不是點來玩的雷公炮,哪有人制造如此巨大的爆炸呀?”
雷公炮,是爆竹中最大型的單發炮。
頑童們點燃之後,用大竹筒或小木箱蓋住,轟然爆炸之後,可把竹筒木箱拋飛幾丈高,是節日慶典是普通的炮仗。
攻城炮是軍用火器,每座城都有幾座作為防守利器。
永樂大帝在世時,徵安南虜獲紅夷大炮,已經正式製造,取代了軍用的各式火炮,稱為紅衣大將軍,目下南京就有三十門以上,射程可及七八里外。
如果不用來攻城,就不裝彈丸,裝碎鐵甚至小卵石,一炮射出,殺傷人馬極為有效,散佈面廣,真像巨大的鐵雨網,威力驚人。
“那又是什麼?”有人問,
“不知道。”老哥搖頭苦笑,“反正用那玩意兒攻擊,連城都會垮。那些妖仙以為擺出誅仙滅神大陣,倚賴宮的機關削器,就可以擺平那位曹老兄,誰進去誰死。結果,他們自己死,好可憐。”
“他們把曹老兄看成神仙,會和他們鬥法。”那位長了朝天鼻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