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2/4 頁)
鄭棠進去;卻把鄭教諭擋在外面道:“主人要單獨和老爺談談。”
“唉。”鄭教諭只好在外面候著。
雖然是地下密室;但很是寬敞;建文打坐在個蒲團上;面前一盞油燈;橘色的燈光如豆;一爐檀香;奶色的香菸嫋嫋……
建文在閉目唸經;鄭老爺跪聽了一會兒;發現是往生咒……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哆、毗迦蘭帝枳多迦利、娑婆訶……”
聽著建文唸經;鄭老爺不禁有些出神;嫋嫋白煙中;他回想起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建文年間……
建文帝名叫朱允炕;是太祖皇帝之孫。為了維護嫡長繼承製;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在太朱標早亡後;太祖按照繼承原則;立允炕為皇太孫。之後太祖召集天下名儒;悉心教導允炕;希望他能成為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不類凡人;但一生也是犯錯不斷;尤其是在對讀書人的認識上;始終是稀裡糊塗。他切身體會過儒生治國的無能;因此才會停科舉達十年之久;卻仍難免仰視讀書人;將白紙一樣的繼承人交給一幫儒生教導。
太孫的老師齊泰、黃澄、方孝孺等人;人品學識都是非凡的;但這些滿腹經綸的學究;大都沒有行政經驗;更不要說鬥爭經驗了。他們的所思所想無不符合聖人之言;也充滿了一廂情願……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些人就是處理日常問題都勉為其難;更別說複雜險惡的國政大計了。
而且……好人從來不會是好皇上;這是反覆驗證了千年的真理。而允炕偏偏繼承了他父親溫良的品性;完全不類太祖皇帝。於是溫順性格和儒家教育共同作用下;年輕的太孫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他從心底就不認同祖父那些殘酷的政策;他衷心向往的是實行聖人所說的‘仁政;。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駕崩;同年允炕登極;次年改元建文;號為建文皇帝;時年二十一歲。而彼時;他的眾多叔叔大都年富力強;手握大軍於四方;對這個文弱的侄虎視眈眈……從當太孫起;建文帝就莫大的危機感;他十分害怕叔叔們傷害自己;如今終於當上皇帝;他迫不及待的要改變這種局面;便將黃澄、齊泰、方孝孺等人;都提拔為翰林學士;共參國政……從此;國策的制定和執行;便盡由這三人掌控;他們成了實際上的相國。之所以沒有相國之名;不過是因為太祖將‘不許立宰相;的命令;寫進了祖訓丨裡……
於是;一個毫無經驗、充滿了理想色彩;卻又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年輕皇帝;和幾個道德高尚的書呆;開始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低能表演……打個很恰當的比喻;就好比後世玩鬥地主;地主手裡抓著兩個炸彈帶大小王;卻硬生生把自己玩死;絕非常人之所能。
第三卷秋盡江南草未凋 第一七七章 儒生誤國
read_content_up;
有道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其實此話是書生之言,不足為訓不信你細數上下兩千年,看看有多少不得民心卻得天下的帝國……強秦、北魏、北齊、遼金、蒙元、滿清……幾乎有一半的朝代不得民心得天下,所以儒生之言聽不得,不然非給坑死不可,譬如黃澄之於建文君。
建文帝在位的短短几年時間,取消了太祖那些殘酷的刑罰、大力減免天下田租,而且還裁軍、縮減開支,以減輕百姓負擔。其中最著名的一項,就是均江浙田賦。江浙重稅向來是天下數倍,建文帝認為不公,悉予減免。這樣的皇帝自然會得到臣民的真心擁戴和喜愛,尤其是在經過太祖朝的嚴刑峻法後,文官和百姓都稱他是難得一見的仁君,甚至將之與宋仁宗相比……
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他卻得罪了勳貴和藩王,而這兩者,掌握著大明朝的軍事力量……
勳貴武將恨他一味的偏向文官,偏聽儒生們的建議,拼命提高文官集團的地位,卻裁軍、壓制武人,使開國勳貴孫們的地位驟降。這主要是方孝孺對朝廷機構的改制帶來的。首先,他將六部尚書從二品提到了一品,又在尚書和侍郎之間,加了個侍中之職,這使得六部尚書的地位大大提高。接著又大大提高國監、翰林院和詹事府的編制和地位。這樣做的目地分別是,加強對預備官員的儒家教育,提高翰林學士……也就是他們本身,在朝廷決策中的地位,以及加強對帝國繼承人的教育和訓練,使得以後的帝王更加聽從文官的話。
還有各種對朝廷機構的改革,說白了就一句話,加強文官之治,以削弱將軍們和藩王們的權勢。這讓武將們怨聲載道,為未來與燕王的交鋒中,朝廷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