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2/4 頁)
聲和政績,但當他看到災民們如此卑微的乞求,只是為了一條活路時,終於深深震撼了。
感到沉甸甸的責任壓在肩頭,他親手扶起幾位鄉老,“諸位鄉親快快起來,且聽我一言。”上到樓船最高處,他指著岸上的十六個字道:“諸位看到那些字了麼?”
災民們點頭。
“知道是什麼意思麼?”
災民們又點頭。
“人飢己飢、人寒己寒,患難與共,賑災恤鄰!”魏知縣高聲道:“這就是富陽縣給你們的承諾!”
聽著這位知縣老爺的承諾,災民們那冰冷淒涼的心,一下子熱乎起來,又紛紛‘青天’、‘菩薩’的叫個不停。
魏知縣擺擺手,災民們便安靜下來,聽他接著道:
“請你們記住,你們來富陽不是逃難,而是來生活的,你們雙腳踏上富陽縣的一刻,你們的身份就不再是災民,而是和富陽百姓一樣,有房住有飯吃、有官府保護的百姓!”魏知縣朗聲道:
“為此,本縣十一萬百姓,為你們空出了七千間住房。待會兒上岸登記後,便可各自領取三天口糧,跟著你們的房東回去歇息了!”
災民們本以為來了有個窩棚、有口稀粥就不錯了,想不到竟有房住有飯吃,都感動的眼淚嘩嘩……
卻也有老成的問道:“那三天口糧吃完了怎麼辦?”
“按照規制是賑貸,”魏知縣道:“但你們短則三兩月,長則半載要回鄉的,所以普通的賑貸是行不通的。”頓一下道:“所以採取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災民們面面相覷,有人問道:“我們還要幹活?”
“難道諸位在鄉里時,不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魏知縣淡淡道。
災民裡沒有富人,稍有點財力的都奔杭州城去了,是以整船上都是流汗吃飯的普通百姓,自然無言以對。
“本縣不將你們當災民,你們自然也要像富陽百姓一樣,衣食住行皆需用勞動換取……”魏知縣沉聲道:“之前有稅賦在身,你們不一樣可以養家餬口?如今朝廷蠲免了你們的錢糧和差役,自然更不在話下!”(未完待續)
第二卷錢塘春潮圖 第九十八章以工代賑
read_content_up;
人在屋簷下,哪有不低頭。何況魏知縣的話是正理,憑什麼你在老家時靠勞動吃飯,來富陽卻想袖手高坐?你是逃難還是度假來了?
災民們便在官差的組織下,下船上了碼頭。碼頭上早圍起了柵欄,一次只放行十家,而且必須是十家互保才行。
這放在後世是不可想象的,還不立馬就亂套了。但是大明百姓本來就是十戶一甲的,無需臨時搭配。
十戶被放過柵門的災民,便在一排桌前登記。桌後坐著戶房的一眾書吏,他們詳細記錄每一戶的籍貫、裡甲,戶等、每個人的姓名、年齡、人口、健康狀況……然後讓他們簽訂互保書。
簽了這份文書,任何一個人犯了罪,十戶人家都要連坐的……不這樣的話,魏知縣豈能放心讓三萬外鄉人湧進縣裡?
登完記簽了字,災民們便被領到下一道柵門外,他們身後,另外十戶災民開始登記……
進了第二道柵門,便有書辦問災民,要住什麼檔次的房子。
災民們愣了,都有啥檔次?
“三個檔次,上等獨門獨院,每月一吊錢。中等兩家一院,每月二百文。下等四家一院,每月一百文。”書辦道。
“啥,住宿還要錢?”災民們瞪大眼道。
“住宿啥時候不要錢了?”那書辦眼睛瞪得更大:“你們住的房子,可是富陽百姓盡最大努力空出來,怎麼可能白住!”
“咳咳。”一個穿青衫、戴吏巾的年輕人咳嗽兩聲道:“沒錢可也以住……”災民們還沒高興起來,又聽他道:“先記著賬,日後以工付租即可。”
“嚇,”災民們不樂意道:“怎麼什麼都要錢,從沒聽說,安置災民還收錢的。”
“別的縣都是搭窩棚,本縣也在河邊搭了窩棚,”那書吏正是王賢,他面無表情道:“諸位不願住房,可以去住窩棚,同樣是不要錢的。”
儘管不情願,但已經到了這一步,何況房租真便宜,還可以先欠著,十戶人家都選擇了花錢租房。
於是書吏便給每家發了個竹牌,正面是戶主名,背面是所賃房屋的資訊,吩咐道:“你們分在十三里,出了這道門,里長就在外頭。你們持牌與他碰頭,後面的事情由他安排,你們在富陽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