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4/4 頁)
多疑;二字已經刻到了朱棣的骨子裡。
而自永樂七年起;由於朱棣要北伐蒙古;還經常巡邊視察;每當父皇外出時;太子便時常監國;這也正是朱棣疑心病大爆發的時候——雖然因為出征;不得不將權力交給太子;但這是迫不得已的。離開京城的皇帝;總是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取代
朱高煦正是利用這一點;讓他買通的人不斷蠱惑皇帝;散佈太子聯結大臣;搶班奪權;急於登基的謠言。儘管只是些捕風捉影的訊息;卻足以⊥皇帝陷入焦慮中;任何訊息都會被他過度解讀;身邊人都能感到氣氛高度緊張。
去年九月;永樂皇帝聖駕返京;征塵未洗;便對居心叵測;的太子;展開了疾風暴雨般的反擊;;他審查了太子監國期間的各項政令;並將其逐條批駁;一一推翻;其中不乏刂鬧;、‘荒謬;之批語;甚至斥太子為‘蠢材;
嚴厲訓丨斥太子之外;朱棣又令紀綱抓了一大批tài子dǎng官員;並下詔廢除了太子頒佈的多項政令
但是非自在人心;太子監國期間兢兢業業;謹慎規矩;這是有目共睹的;對於朱棣這種雞蛋裡挑骨頭、純粹找茬修理人的行為;大臣們表現的極為不滿。他們必須要有所行動;因為皇帝的行為;嚴重的削弱了太子的威信;動搖了太子的地位。
太子乃國本;國本動搖;社稷不安
大臣們紛紛上書;其中言辭最激烈的;是大理寺丞耿通;他直言勸諫‘太子事無大過誤;可無更也;奏章被通政司退回來;他就反覆上本;幾次之後;終於被朱棣盯上了。
但朱棣心機深沉似海;絕不會馬上發作;那樣會引起文官書呆子們更激烈的反彈;而是暗中命紀綱查他的過失。
很快;錦衣衛舉報;耿通曾受人請託開釋罪犯;朱棣登時‘震怒;;命都察院會同文武百官鞫之午門;親自怒斥耿通的罪行……其實只是模稜兩可的一點小事;就被皇帝借題發揮;上升到他玷汙國法;罪大惡極的高度。最後朱棣斬釘截鐵的對百官道:“必殺通無赦”
說完;皇帝那yin沉的目光緩緩掃過百官;所有人都噤若寒蟬;但法司的官員們;還是有點硬骨頭的;小聲提醒皇帝;耿通的罪名;如何也不足以定死刑……
皇帝如毒蛇一般;冰冷的盯著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