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部分(第3/4 頁)
關係,但顯然,這傢伙犟起來,八頭牛都拉不回來。
“你們是認同門在前,還是認兄弟在前?”朱棣幽幽問道。
“認兄弟在前。”王賢是有自己的堅持的,那就是對兄弟情義的看重,他不容任何人玷汙這份情義,也包括自己。哪怕林三已逝,自己又面臨生死關頭,他也不願意為了活命,去否認和林三的關係。
“你身為朝廷命官,朕的北鎮撫司鎮撫,為什麼會和小明王的孫子,白蓮教的少主結交?”朱棣臉上的肅殺之氣越來越重,彷彿王賢只要一個回答不好,就會被推出去喀嚓嘍。
皇帝的積威之下,王賢十分的緊張。別說是他,就連一旁的朱瞻基,也感覺透不過氣來。
“臣當時並不是朝廷命官,更不知道他是白蓮教的人。”王賢打定主意,一個字不隱瞞,要原原本本講出來,要打要殺隨便。於是乎,他從北征之後回杭州鄉試,被錦衣衛陷害,遇到了同樣坐牢的林三講起,講到兩人因為共同的敵人——錦衣衛,而展開合作,建立友誼;講到紀綱派林三刺殺自己,林三卻手下留情;講到林三向自己透露身份,表示不想再和朝廷作對,想讓兄弟們有個安生日子過……一直講到這一次,南海子刺殺。
講述的過程中,林三哥那魁梧的身姿、豪邁的氣度、沖天的義氣、絕世的身手,一次次浮現在王賢眼前,一次次讓他眼中泛淚……
就連朱棣朱瞻基爺倆,都為王賢講述的這個絕代奇人,暗暗心折,心說:‘怪不得王賢著了魔一樣,能和這樣的人做兄弟,實在是不虛此生。’
王賢講完了,輕聲道:“經過就是這樣,臣知罪,臣聽憑皇上處置。”
“唔,講完了。”朱棣有些悵然若失,竟為大明失去這樣一段風光,感到頗為可惜。失神了好一會兒,他才看著王賢道:“你確實有罪,身為北鎮撫司鎮撫,居然公私不分,讓朕怎麼放心,交給你更重的擔子。”
“是,臣知罪,呃……”王賢心裡正往下沉,暗道看來是沒好果子吃了,哪知卻聽到皇帝話鋒一轉,不禁愣住了。
“呵呵,”朱瞻基也大鬆了口氣,皇上既然這樣說,最差也是個不賞不罰,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孫兒也這麼說他,太義氣用事了。以後得改!”
“講義氣不是壞事,”朱棣卻搖搖頭,黯然嘆氣道:“朕原先覺著,做臣子的,最要緊的是忠心。為了忠心,什麼道義人味兒,統統都得拋一邊。這樣的臣子才靠得住。”說著,皇帝眼裡流露出痛苦之色。“所以朕用了陳瑛、紀綱這樣的人。他們都是冷酷無情之輩,只要朕一聲令下,別說自己的朋友,就是親爹老子娘也照殺不誤……”
顯然,紀綱這次的叛亂,對永樂皇帝的打擊很大。看到皇帝在做自我批評,王賢和朱瞻基哪敢插嘴,只能乖乖聽著。“朕曾經以為,那就是忠心,用這樣的臣子,不擔心他們會背叛。”說著,朱棣自嘲的笑起來道:“現在想來,真是可笑。皇上跟臣子再親近,能比得上人家的親人朋友?要是臣子連親人朋友都能出賣,又怎麼可能終於皇上呢?”
王賢心說,您老終於想通這個簡單的道理了。不過他絕對沒有笑話朱棣的意思,翻遍史書,絕大多數皇帝至死都認不清這一點——因為當皇帝的,情商基本都停留在兩三歲,以為這個世界繞著自己轉,自己在所有人心裡,都理所當然的高於一切。
能認清自己在人心裡的地位,對唯我獨尊的皇帝來說,這是多麼痛的領悟……不過領悟不到這一點,基本上就跟明君絕緣了。
“所以孫兒啊,還是要用有人味兒的臣子。”朱棣教育起朱瞻基來。“有人味兒才會講感情,你對他好,他才會知恩圖報。沒人味兒的東西,要讓他有多遠滾多遠!”
“孫兒牢記在心。”朱棣這話,對朱瞻基的衝擊也很大。自幼接受傳統帝王教育,讓朱瞻基很多時候,關注於人的陰暗面,朱棣這番話,給他的心裡頭開了一扇窗,讓陽光撒了進來……
王賢也是心下大定,他知道自己做對了。要是按照之前朱瞻基的支招,拼命撇清和林三的關係,肯定會引起永樂皇帝的反感。
“王賢,”朱棣的聲音,讓王賢回過神來,聽皇帝緩緩問道:“你想要什麼賞賜?”
‘徐妙錦……’王賢險些就把這三個字脫口而出,好在他還沒喪失理智,懸崖勒馬道:“臣畢竟是錯了,不敢要賞賜。能不挨罰,臣就心滿意足了。”
“哎,”朱棣一擺手道:“你千里而來,救下朕和太孫,要是不賞你,豈不寒了人心……將來誰還會為皇上挺身而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