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部分(第2/4 頁)
的日軍,不是沒有可能,只不過多死一些人而已,東北淪喪已經十二年了,死了千百萬人,再死一些也沒什麼。”
斯大林哈哈大笑:“有魄力,果然是軍人,但你以為這樣就能將外蒙古留在中國麼,不,這是蘇聯不允許發生的事情,不管你們答應與否,蘇聯都會出兵滿洲,一直打到山海關,不,打到北平。”
蔣經國道:“斯大林同志,我看不出外蒙古對蘇聯有多麼重要,會讓你冒著與盟國開戰的危險作出這樣的決定。”
斯大林道:“如果有人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只要切斷西伯利亞鐵路,遠東就完了,所以,外蒙古必須獨立,並置於蘇聯的保護之下。”
蔣經國道:“日本戰敗之後,沒人會佔領外蒙古,中國和蘇聯是友邦,不會打你們,退一萬步說,中國也沒有這樣的力量。”
斯大林道:“日本這個民族韌性很強,早晚還是要復興的,至於中國,只要你們統一了,會發展的很快,即便中國不攻打蘇聯,也難以保證美國不借道出兵。”
談判再度陷入僵局,蘇聯人絲毫不講外交辭令,談判都是直白的語言,形同強盜,代表團困居莫斯科,一籌莫展,宋子文對陳子錕說:“我現在深深體會到李鴻章的無力和恥辱,中國和歐戰時一樣,雖然名義上是戰勝國,但依然免不了割地賠款,外蒙古保不住了,東三省也危在旦夕,這個條約籤與不籤,後果差不多,簽了的話,至少還有一點點的約束力,如果不籤,後果不堪設想。”
陳子錕道:“你打算簽字?”
宋子文搖搖頭:“我不願做民族罪人,在出賣領土的條約上簽字,誰願意做這個外交部長就來做吧,我辭職不幹了。”
第三十二章 勝利之前
中蘇和談就在破裂的邊緣,美國駐蘇大使哈里曼來訪,勸說代表團在外蒙問題上讓步,外蒙早已被蘇聯掌控,木已成舟,就算不允其獨立也無法改變現狀,反而激怒蘇聯,倘若斯大林支援新疆叛亂,出兵東北長久駐軍,就算是美國也奈何不得他。
中國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美國,靠山都發話了,宋子文再無招數,當夜抽著菸斗靜坐許久,次日再見,人彷彿老了十歲,憔悴不堪,步履蹣跚,從**驚,上前相扶,宋子文擺擺手:“沒事,胃病犯了,氣急攻心。”
陳子錕見他這副模樣,知道他已經考慮好了,便道:“子文打算簽字了?”
宋子文苦笑:“籤與不籤,外蒙他都要拿去,還是先保住新疆和東北吧,不過在簽字之前,還要請示中央。”
陳子錕黯然神傷,不禁想到了當年死在自己手裡的徐樹錚,外蒙古一度被北洋收復,而今日竟然要拱手相讓,自己身在代表團中卻無能為力,真有一種挫敗感。
“子錕,想什麼呢?”宋子文道。
“想起一位老友,一晃二十年了,不知他泉下有知,會不會跳出來罵我。”
……
就在談判即將達成共識之時,盟國召開波茨坦會議,斯大林要與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丘吉爾開會,中蘇會談不得不告一段落,代表團趁機返回重慶,暫得喘息之機。
宋子文一到重慶,即辭去了外交部長的職務,這種臨時撂挑子的行為讓陳子錕苦笑不已,難道不親自簽字,歷史就會遺忘麼。
莫斯科之行讓陳子錕消沉了一段時間,大街上到處懸掛著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的巨幅畫像,號稱世界四大領袖,老百姓也都陶醉其中,以為中國真的揚眉吐氣,躋身世界強國之列了,只有辦外交的人才知道,中國不過是跟著湊數而已,蔣委員長在別人眼裡就跟無賴小丑一般。
七月底,美英中釋出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陳子錕注意到公告並無蘇聯參與,心中便知美蘇之間有了分歧,而且問題關鍵就在於蘇聯是否對日作戰,羅斯福總統是一直期望蘇聯參戰的,而新任總統杜魯門未必這樣看。
八月初的一天,陳子錕正在書房看報紙,院子裡小南正和薛斌家的兩個孩子玩耍,在重慶住了許久,孩子們都學了滿嘴的四川話,家裡更是南腔北調,北平上海河北福建話都有,薛文薛武年齡和嫣兒差不多大,已經十八歲了,都參加了青年軍,一身卡其制服,威武的很。
忽然電話鈴響起,陳子錕拿起聽筒:“哪裡?”
“子錕,是我,好訊息,特大好訊息,我們不用在賣國條約上簽字了!”那邊傳來的是宋子文激動的聲音。
陳子錕站了起來,握緊了話筒:“你說什麼,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劇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