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部分(第3/4 頁)
資援助,美國需要中國戰場拖住日軍兵力,雙方有著共同的目標,但卻一直磕磕碰碰談不攏,美國本來承諾保持在華空軍五百架戰機,每月五千噸物資,但空軍沒到位,物資也不足,分配方案完全由美方來定,中國人無權參與物資分配,這些都讓委座很頭疼。
史迪威是個頑固的美國老頭,他很鄙視委員長,甚至私下裡給委員長起了個外號叫花生米,蔣介石不是不知道這件事,但表面上還是保持了風度,因為他太需要美援了,這種需求程度甚至超過美國對中國的需求。
所以,委員長只能敷衍了事,把湯恩伯哄走。
回到內室,宋美齡見他愁眉不展,便問是不是史迪威又惹你生氣了,蔣介石說何止史迪威,美國人表面上講自由平等,其實一點都不平等,只想讓中國無條件幫助他們,卻不想付出代價,實在可惡。
宋美齡想了想說:“我們需要一個和美方關係良好的聯絡人,來潤滑雙方惡劣的關係。”
蔣介石道:“子文不是在美國麼,他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精通英文,還不是一籌莫展。”
宋美齡道:“子文不是軍人,和軍人打交道自然有力氣使不上,我倒有一個人選,他是西點軍校畢業,精通英文,和史迪威是二十年的老交情,和錢德斯中校是西點舍友,上下鋪的關係,又有救命之恩,請他出山,定然能開啟局面。”
蔣介石冷哼一聲:“我知道你說的是誰,就是不知道他願不願意。”
宋美齡道:“子錕是有些脾氣,可有脾氣的人往往也有真本事,那些沒脾氣唯唯諾諾的小人倒是大把大把的,可管用麼,達令你寫一封親筆信,我想子錕一定願意出山。”
蔣介石長嘆一口氣:“為了國家,只好這樣做。”
……
錢德斯中校沒有忘記是陳子錕和江北的父老們,是他們省出糧食來營救自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是救命之恩。
江北鄉下野戰機場,一架美軍c47運輸機晃晃悠悠降落了,這種dc3客機改造成的軍用運輸機粗壯結實,輪胎巨大,在簡陋的跑道上彈跳滑行著,慢慢停下,大批面黃肌瘦計程車兵圍上去,從機艙裡搬出一口口印著洋文的沉重紙箱,有個士兵因為沒吃飽飯,頭暈眼花手上沒力氣,一不留神紙箱落地,從裡面滾出幾十個鐵皮罐頭來。
花花綠綠的罐頭包裝紙上,印著肉塊的彩圖,是吃的!
幾個餓的實在受不了計程車兵拔出刺刀撬開罐頭,忙不迭的掏出裡面粉紅色的肉糜塊塞進嘴裡,噴香的肉味讓他們止不住的湧出眼淚。
不但是吃的,而且是肉啊,過年都吃不上這麼好的肉。
這是錢德斯中校的禮物,整整一飛機的spam午餐肉罐頭,這種食品是豬肉、澱粉和食鹽香料做成,很油膩,很鹹,但很壓餓。
狂吃大嚼午餐肉計程車兵們,不久便蹲在地上嘔吐起來,他們孱弱的胃受不了這種油膩食物的刺激,出現了劇烈的反應。
隨同美軍運輸機前來的還有一個軍委會的上校,是專程給陳子錕送信來的,這是一封蔣委員長親筆手書的信件,言辭懇切,發自肺腑,陳子錕本來是有些芥蒂的,但是想到中美之間的齟齬會影響抗日大局,便毫不猶豫的同意了,但在赴重慶之前,他還要做一件事情。
c47的運載量是兩萬六千磅,摺合兩萬八千斤的午餐肉,給飢餓的江北送來了救命糧,陳子錕命人把午餐肉投入到大鍋裡和高粱米一起煮成稀飯施給災民,這種食物比單純的穀物多了蛋白質和脂肪,更能壓餓。
親眼看到災民們吃上午餐肉煮的湯,陳子錕心裡懸著的石頭才放下,把指揮權依然交給陳啟麟,乘坐c47返回重慶。
陳子錕抵達後,軍事委員會立刻釋出命令,恢復他的現役編制,依然是陸軍一級上將,新職務是中美聯絡委員會主任委員,直屬軍委會,可以在任何時刻直接向委員長彙報工作。
剛委任不久,史迪威就從昆明飛到了重慶,面見蔣介石提出精簡部隊,撤換無能指揮官的要求,蔣介石耐著性子向他介紹了新任中美聯絡委員會的陳子錕主任。
“哦,是你!”史迪威見到陳子錕之後,大為驚喜,兩人先是握手,繼而熱烈擁抱,蔣介石和宋美齡對視而笑,覺得這一步棋走對了。
但事實證明,史迪威是個軟硬不吃的槓頭,他根本不承認中美聯絡委員會這個機構的合法性。
“已經設立了中國戰區,貴國在我國也有軍事代表團和外交人員,我不認為還有增設機構的必要。”史迪威毫不客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