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雖然俞岱巖送張、殷兩人回武當的時候,曾在船上說,張三丰對張翠山另眼有加,誇獎他是7個弟子中“最有悟性”的,甚至有意要傳位於他……
要我說,張翠山對武功雖然有悟性,對做人倒是沒什麼悟性。他的武功剛柔相濟,做人卻這麼軟弱糾結,他駕馭不了自己的道德,也不敢面對自己的困境……寧肯去死,以求永遠逃避。
唉,張翠山要是有他師父一半的胸襟氣度和處事智慧,張三丰百歲壽誕上的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
張三丰的弟子,都沒有學到他的本質。太極功夫就是張三丰精神本質的外化……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內外圓通,達到“防守反擊”。太過糾結於是非界限還怎麼太極啊?
以前看香港電影《太極張三丰》的主題歌,寫得真是好:
刀光劍影不是我門派,天空海闊自有我風采,
雙手一推,非黑也非白,
不好也不壞,沒有勝又何來敗?
沒有去,哪有來,
手中無劍心中無塵才是我胸懷,
隨緣而去乘風而來才是我胸懷,
……
不錯,很有太極範兒!人家商業片都能這麼通透,就不要講人家香港是“文化沙漠”了。大陸倒是“文化沃土”,還不是寫出“天上下凡三聖母,生下沉香和爹住……”這樣的歌詞來,每次聽到都想去死。
張三丰更大的魅力在於:他從來沒有像其他高手一樣,繃著一個高手範兒,勁兒勁兒的(例如黃藥師、風清揚等人);他只是一個活生生的年邁老人。
他雖然也是武林泰斗、大徹大悟,但是一點不像其他得道高人那樣面無表情、無慾無求……一副已經死了的死樣子。張三丰慈祥和藹、真實可親、愛徒弟、愛徒孫、愛天下百姓,他有血有肉,就像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爺爺。
張三丰為了救張無忌,到少林去求藥,什麼恩怨對錯、尊嚴臉面、門第派別,統統不顧,年邁的一代宗師甚至低三下四(媽的,我都不忍心寫出這四個字來),就是一個為了孫子而揪心的老爺爺。
在張三丰的百歲壽宴上,張翠山和殷素素突然遭變慘死,張無忌也貌似要時日無多。張三丰痛徹心扉,說:“我還不如死了的好!”
話說江湖上的高人,通常越到關鍵時刻說話越是不緊不慢、引經據典、以四個字為一個週期,往復震盪、娓娓道來……可惜我全部忘光光了!
但是張三丰這麼樸素簡單的一句話,卻像重錘一樣砸在我心上。我很多次看倚天看到這句話都忍不住流淚。此時的張三丰已經不再是什麼宗師,不再是什麼高人,他只是一個風燭殘年、老淚縱橫的老人家,他就像我自己的爺爺。
現在天已經亮了,端午節到了,我自己的爺爺還在遙遠的昆明,我也不能回去陪他過節,只能在北京當滅絕師太。我真想大哭一場。
我恨氣科所!我恨*!我恨學年制!我真想大哭一場……
文盲改變命運:狗雜種、小乞丐、石破天(1)
4。 文盲改變命運:狗雜種、小乞丐、大粽子、大傻瓜、史一刀、石破天
不是並列獲獎,是一個人。不過這些其實也都不是此人的名字,此人“無名”……為了方便起見,在後文中,就叫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石破天吧。
石破天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在俠客島的石洞裡,有一段圖文並茂的《俠客行》,暗藏絕世武功。其他高手都因為受過九年制義務教育而不幸識字了,看了參考教材,受到不良影響,練得走火入魔嗝兒屁著涼死翹翹了。而石破天因為是文盲,平常只看漫畫,所以不受參考教材的影響,居然不用自宮,就成神功。
這個故事其實可以用一句很俗的俗話概括:“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對於這種故事,相信各位施主都有深刻認識。
想當年我們考六級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100分制),一個睡在上鋪的兄弟,背了大半個學期的單詞,躊躇滿志地走進考場,全部答完,信心百倍,然後以59分的高分木有過;而睡在他下鋪的那個兄弟,渾渾噩噩過了一個學期,考試那天揣了兩支筆就奔去考場,卷子一發下來先把作文寫了,然後開始拉肚子,最後一次從廁所出來的時候深感大勢已去,於是丫嘿嘿一笑,前面選擇題亂勾一氣,然後以的低分過了。上鋪兄弟氣得吐血都吐了半盆有餘,特意在上鋪半夜尿床,以洩心頭之憤。
唉,這種故事一抓一大把:往往考起試來就是作弊的那個過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