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3/4 頁)
首先就是以完顏璟之名下詔給河間府的金兵,言道有賊人假借已故皇子趙王完顏洪烈之名發動叛亂,著其立即揮師北上中都平亂。
折騰出這麼一手,楊鐵心還嫌不夠亂,又讓完顏璟傳旨給京兆開封諸府,內容和前番一樣,都是要求大家帶兵入中都勤王。
此詔一出。整個金國頓時被搞了個雞飛狗跳。
原來,中都之變太過詭異,而且中都及大興府的金兵禁軍折損頗重,如今各地方諸侯勒兵進京,兵力又遠超過完顏洪烈掌控的禁軍,就算師出無名都得惹出點兒是非來,何況這幫傢伙本身有著勤王的大義名號。
完顏洪烈雖然親自出面,極盡安撫之能。可這些將領,很多都是野心勃勃之輩,更有一些皇室宗親在其中作祟,可謂是按下葫蘆起了瓢。
如此,各路諸侯在中都鬧騰了近一個月,最後還是打了起來。
中都城外,十八路諸侯亂戰之際。楊鐵心卻趁著金兵不備,指揮瀛洲軍沿著黃河朔流而上,星夜襲取開封府。接下來又馬不停蹄地繼續沿著黃河一路西進,一直殺過洛陽。殺到京兆府,然後又趁勢奪取整個關中。
至此,金國領土中黃河以南的部分盡歸瀛洲軍所有。
這些地方的百姓常年受金人迫害,rì夜盼望著漢家大軍能夠收復失地,此番瀛洲大軍所過之處,那些漢家盡皆歡欣鼓舞,倒履相迎,更有不少青年響應瀛洲軍的號召踴躍參軍,誓要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不過楊鐵心倒是沒有急吼吼地出兵北上,而是在關中招募流民,屯田辦學,休養生息,老老實實地發展了整整五年,這才讓原本狼藉一片的關中恢復了幾分生機。
在此期間,金國方面由於戰亂不休,各路諸侯大打相互出手。
出人意料的是,幾年征戰下來,最後勝出的卻不是完顏璟小老頭的六兒子完顏洪烈,而是另一個更老的老頭,完顏璟的七叔,衛紹王完顏永濟。
衛紹王登基沒多久,結果又被他的一個侄子,完顏璟小老頭的庶出大哥,完顏珣,給毒死了。
隨後完顏珣登基稱帝,這位就是史上的金宣宗。
可惜這完顏珣運氣不咋好,剛剛登基沒幾天,蒙古草原上的雄主鐵木真再次率兵南下,兵鋒直指金國都城中都。
幾經戰亂,金國早已元氣大傷,要兵沒兵要將沒將的,完顏珣自然不敢和成吉思汗鐵木真對陣,連忙許下一大堆喪權辱國的好處,這才把鐵木真給忽悠走了。
也正是因為金國一直沒消停,楊鐵心這才能夠安心地在關中養jīng蓄銳,整軍備武。
倒是南宋方面,見自己的鄰居忽然換成了不知哪兒冒出來的漢人亂民,宋寧宗趙括在jiān相史彌遠的鼓動下,發動五十萬大軍,悍然出兵北上,兵分三路,自漢中、襄陽、建康出發,進攻瀛洲軍。
北伐的宋軍遭遇瀛洲水師的強力狙擊,雙方在漢水、襄水、淮水連場大戰,最後不論是官兵素質還是戰船火炮技術都遠遠落後的宋軍被瀛洲水師虐了個體無完膚,屁滾尿流而回,五十萬大軍,死的死,被俘的被俘,最後能夠完整逃回大宋的,只有不到十萬人。
而瀛洲軍水師卻攜得勝之威趁勢南下,自梧州入海口朔流而上,一路擊潰沿途大宋水師殘部,最終憑藉著強大的水師力量控制了整個長江一線。
此後瀛洲軍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將整個長江以北的州府盡數納入治下。
北臨黃河,南控長江,至此,瀛洲軍終於具備了爭霸天下的資本。而楊鐵心這個當老大的,也在眾將士的鼓動下,擇rì在西京長安正式登基稱帝,立國號為華,又稱中華。
中華元年,天下太平。
中華二年,金宣宗完顏珣小老頭糾集起近乎全國的兵力,總計約二十萬的鐵騎,悍然南下,兵鋒直指大宋故都,河南開封府東京汴梁城。
完顏珣小老頭這也是被逼無奈的選擇。因為關外的鐵木真太過兇殘了,完顏珣小老頭心裡害怕,總覺得中都城不大安全!又覺得楊鐵心這面的漢人政權貌應該是個軟柿子,遂打算過來捏一捏。
雄踞關中這些年,楊鐵心終於訓練出了一隻jīng銳鐵騎,正想著拿金兵試試刀呢,當下楊鐵心便派出了水路大軍總計十萬直撲河北。
雖然兵力上貌似弱了一些,可華軍選擇的決戰戰場不錯,那就是三國時大耳賊曾經當過縣令的平原附近的黃河渡口,平原津。
仗著水軍之利,華軍在平原津擺下了一個超大型的缺月陣,硬碰金軍主力,雙方激戰了大半rì,金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