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1/4 頁)
相比於宋朝對泉州港的心不在焉而言,瀛洲島方面明顯對泉州港予以了高度的重視。因為,這裡是瀛洲船隊出發往宋境,要經過的第一站,就是這泉州港。
佔領了泉州港,對於瀛洲軍而言,其戰略異議遠比佔領定海中還要喜多。
於是,得到了自家老爹的命令後,小楊康第一時間召集了諸將,商討出徵之事。
小楊康雖然夠小聰明,可面對如此大的場面仍舊有點兒麻爪。
計議了半晌,最後還是小楊康的師父,長chūn子丘處機老道拍板,決定派出三萬人馬出征泉州島,以雷霆之勢,一舉拿下泉州。
和杭州城差不多,泉州島的守軍也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遭如此橫禍。再加上瀛洲軍又是突襲,又佔據著絕對兵力的優勢。
結果此番出征瀛洲軍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便將整個泉州納入掌控之中。
而接下來的,便是泉州城發展規劃。
按照楊鐵心之前發回來的指令,那就是佔領泉州港。
楊鐵心倒是沒要求佔領整個福州路,主要是擔心瀛洲島的國力不足以支撐這般三線作戰。故而,楊鐵心的提出要求是穩紮穩打,佔領一地後就務必將其變成自己的牢固地盤。
在這方面,就算自負如丘處機老道,也還是很尊重楊鐵心的意見滴。
以雷霆之勢拿下泉州港後,丘老道只是下令順勢掃蕩了一下泉州周遭郡縣,至於福建路的治所福州,丘老道倒是沒派人去sāo擾。
而宋朝的地方官制度相當地奇葩。
傳承於唐代的節度使制度,宋朝的地方軍政長官也稱節度使,不過,一般都不是武將擔任,而是文官擔任。
饒是如此,宋朝的皇帝依舊怕這些節度使造反,因而,等閒是不給哪個文化人節度使當的。一般而言,只有宋氏宗親才有機會出任此職。
而尋常的文人,即便是被封為節度使,也沒機會出任。
例如元豐中,“鎮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傅韓絳為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名府”,這位韓絳雖然又是太傅,又是開府儀同三司,又是鎮江軍節度使,可其實際上能夠履任的官職只有一個,那就是所謂的“判大名府”,至於其它的,都是虛弦,若是當真,那才叫麻煩大了!
而除了刺史以外,其它觀察、團練使、防禦使、刺史之流,也基本都是如此!
這種地方一把手不履任的情況基本成了有宋一代的常例,真正能夠去履職的,才算特例。
相對於中土而言,福州路本就心遠地偏,自然沒有哪個皇室傻缺或者腦袋少根筋的文化人堅持著要到這種地方履任節度使之職。
也正是因此,瀛洲軍雖然在福州路鬧得沸沸揚揚,可實際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泉州島被佔的訊息並沒有傳至臨安,寧宗陛下也因此而得以舒了口氣,
雖然如此,此刻的寧宗陛下依舊心情非常的沉重。
不過,還有一個人比寧宗陛下心情更沉重,那就是丞相大人,史彌遠。(未完待續。)
第二百八十四章 宋廷出招
第一卷 第二百八十四章 宋廷出招
當今寧宗陛下趙括不是個強勢的皇帝,因為趙括本人就是被當時的兩大權臣強推上皇位的。那個時候,趙括的老爹光宗陛下趙惇還活著,只不過因為在給其老爹孝宗陛下趙昚居喪期間舉止不合宜,這才被宗師趙汝愚、外戚韓侂冑聯手廢去皇位的。
趙括當上皇帝之後,基本一直生活在趙汝愚和韓侂冑的yīn影下。
等到後來,趙汝愚被韓侂冑搞翻,沒過幾年韓侂冑又被史彌遠弄死,這南宋朝廷的軍政大權依舊沒回島寧宗陛下手中,而是大部分都落在了史彌遠的手上。
至少,在對金態度問題上,史彌遠的態度基本就決定了整個大宋朝廷的動向。
南宋此番與金國聯手出兵山東,也正是出自史彌遠的手筆。
以史彌遠自身經歷來看,宋軍雖然軟蛋,可欺負起自家子民還是手到擒來滴,此番又是與金國聯手,對付一個小小的山東叛亂,應該不在話下。
可等到真個出兵了,史彌遠才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先是身為主力的金軍鐵騎雖然到了大清河畔,可由於被黃河水路所阻,就是沒法殺入山東境內。
而南面包抄而上的宋軍,雖然水師頗多,可這些長江水軍對於黃河的水勢一時之間還沒法適應。更兼宋軍的車船遠不如瀛洲軍的輪船快捷,即便是瀛洲海軍的戰船關鍵部位裝上了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