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3/4 頁)
數rì的功夫便已抵達山東。
回到山東之後,楊鐵心的第一件事兒便是關注山東這段時間來的發展。
和楊鐵心出發東渡桃花島時差不多,此刻的金國方面仍需要調集重兵防禦蒙古和西夏方面,還有豬頭王朝大宋,根本就沒太多的心思理會山東之事。
故是如此,等山東畢竟是產糧大省,也算是整個大金的一個重要糧倉了!山東大亂,文藝小老頭完顏璟自然有點兒坐不住。
可完顏璟卻有點兒發愁了,連前任山東安撫使僕散安貞那種金國英傑都折在山東了,尋常的官差去,估計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只不過是平白給那些亂匪送糧草輜重和軍功罷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再派一個比僕散安貞更有能力的傢伙去!
可是,這事兒,難度有點兒大!
大金王朝倒不是說沒有能人,可真正有本事的,大多是漢人!
雖然完顏璟天天口中喊著滿漢一家,可實際上,完顏璟自個對漢人也不大放心!至少讓漢人領軍,尤其是大規模領軍,完顏璟還是非常不放心滴!
誰知道這些漢人會不會哪天突然就叛變了啊?
但如果堅持用女真人當主帥統軍,可那也要大金朝有那麼多傑出的女真人物才行啊!
愁白了不知幾百縷青絲,抓斷了不知多少根鬍鬚,完顏璟很是認認真真地思量了許久,終於想起一人,於是連忙下旨,著此人立即啟程趕往山東平亂。(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七章 濟陰渡口
第一卷 第二百六十七章 濟陰渡口
北清河是自東平府起,其源頭於大運河的永濟渠部分交匯,而後向西東經濟南、益都二府,最終注入渤海,是黃河下游最重要重要的一段支流。
北清河的北面便是河北路的河間府,毗鄰河間府的,則是大金的都城所在地,大興府。
如果從山東出發進攻大興的話,水路、陸路、海陸皆可通行。
陸路就不消多說了,過了北清河進入河北境內後,這一路都沒什麼險關要塞,不說是一馬平川,也基本差不多。
至於水路可在東平府轉道進入運河,然後沿著永濟渠一路北上,便可徑直將船開入大興。
而海陸方面,可自山東半島毗鄰渤海灣一向有著許多個天然的港口,可由此直達大興府的天津一帶。
也正是因此,瀛洲島方面佔領了了山東之後,便加大了對北清河的封鎖力度,不但各渡口安排了重兵把手,就連整個北清河一線,平rì裡都時常可見巡航的瀛洲軍艦。
只是瀛洲島的海軍雖然強大,可卻也無法憑此將整個山東守成鐵桶,這可不是兵力不夠之故,而是因為,山東是有冬季的。
隆冬到來後,整個黃河都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被徹底冰封,更別說這比黃河主流位置還靠北的北清河了。
對此,山東方面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加強jǐng戒,隨時關注金軍的一舉一動。
佔領山東這半年多來,除了安排人手撤換清理了大量的金廷貪官汙吏之外,楊鐵心推行的最重要的一向政策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把原本金人猛安謀克的田地、房舍之類的盡數收繳上來,有條件地分給漢家百姓。
此策一出,楊鐵心便迅速收攏了山東的民心。爭相報名參加瀛洲軍的青壯絡繹不絕,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整個山東路便擴軍至三十萬。
搞出這麼大的陣仗,山東路的消耗也非常的巨大,光是糧食的消耗,每天就要數十船。
原來。這山東雖然是個大糧倉,可糧食大部分都供給了大興府,真正留在山東卻並不多。
加上這些年來,金國天災**不斷,每次鬧災荒的時候,文藝小老頭完顏璟都會命人到山東糧倉裡搬糧食賑災,一來二去折騰之下,這山東路的糧倉竟大都被掏空得七七八八。
如今瀛洲島方面佔領山東,到處大興土木、徵兵訓練。山東本地的存糧自然就不足以供應之支出。
好在瀛洲方面一年四季都產糧,後來佔領的麻逸、爪哇諸島更是隨時都可以種糧、收糧,所缺的,只是種田的農民罷了!
於是,在楊鐵心一聲令下,大量的山東無業遊民、佃農、奴隸,還有那些本地平民、豪強,都被打包裝船運往南洋墾荒。
那些幾乎是一無所有的遊民、奴隸什麼的還好說。有條活路即可,哪裡還管搬到哪兒去。可那些平民和豪強卻略微麻煩了一點兒。
對此,楊鐵心提出了一條,那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