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2/3 頁)
奇的期盼已經隱隱然氾濫了開來。
首先,江淮百姓肯定都是心向蕭銑,而唾棄宇文化及這個逆賊的,倒不是說百姓們覺得楊廣死得冤,而是對於宇文化及本來就唾棄,且加上他上臺不過匆匆三天,就為了搬空太倉北撤弄得人心惶惶,把民船搜刮一空還讓百姓強服徭役等等。
至於大隋剩下那些貴族,更是翹首盼望蕭銑來營救,只是壓抑得不好表現而已。這些人的態度都是用腳指頭就能想到的,所以最後剩下一股微妙的勢力,就是留在城內的、並非驍果軍關隴嫡系的部隊。
除了關隴派系的驍果軍之外,城裡一共有兩股勢力,第一股就是樊文超、陳智略為首的部隊,這一支人馬也有三五萬人規模,編制上也是關隴軍的編制,只是兵源來源是從河南道徵發來的河洛兵,也就是楊廣當年在東都附近滯留時招募來的。而除了河洛兵之外,還有少數人馬是傳統十二衛軍系統下的部隊,總數不過一萬多人。平素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支部隊的存在,但是眼下這個當口,卻又不能完全無視他們。
那麼。這支十二衛系統編制下的舊軍,是怎麼來的呢?確切的說。這支部隊是右屯衛的人馬,如今在江都的有三個郎將的編制,理論上編制可以從一萬兩千人到一萬八千人浮動。當年,前任的右屯衛大將軍,便是從南陳投降楊廣的舊將麥鐵杖擔任的,麥鐵杖在楊廣攻打高句麗的時候戰死在了遼東城,後來右屯衛便換了主帥。不過因為麥鐵杖當年的驍勇廝殺,力戰殉國。所以為他的兒子麥孟才、麥仲才等人都爭取到了不錯的蔭職,如今不過三十歲光景的麥孟才兄弟才得以在右屯衛當中擔任郎將級別的軍官。
要知道,傳統的府兵制軍隊就是十二衛系統下的,也就是說,每一個衛,都是有其兵源對應的防區的。麥鐵杖當年的部隊,正是靠的這附近的兵源,負責了揚州附近的府兵防區。後來雖然數年變遷之後,揚州成了楊廣的行都,主要防務被隨駕的驍果軍接管了。但畢竟沒有人會去多事解散本地的府兵兵源,楊廣南下的時候,右屯衛也算是僅有的一支跟著返鄉的府兵(注:右屯衛此前並不在王世充手下。因為王世充在揚州時,級別根本不夠控制衛將軍級別的武裝力量)。
宇文化及出城作戰的時候,根本沒有帶麥孟才等人的右屯衛舊府兵,而樊文超的部隊也只是裹挾了帶了一小部分,確保可以控制住。麥孟才軍全部和樊文超軍大部,都是留在了城裡,而且還要分出一兩萬人的驍果軍關隴系部隊控制江都各門與皇宮,以監視那些非嫡系部隊,免得他們一旦形勢不對的時候作亂。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宇文化及在城外軍勢傾頹的同時,城內似乎也訊息傳得瘋了一樣。宇文化及留下守衛皇宮的軍隊也是惶恐不安,準備開始強行集中宗室貴族和百官。到時候等宇文化及的將令:若是宇文化及真個兵敗,選擇回城後籠城死守,那就當什麼都沒發生過;若是宇文化及崩潰後準備直接突圍北逃,那麼就要第一時間把這些宗室百官都當做人質押上船隨軍撤走。
樊文超的河洛兵,自然是城內關隴兵重點盯防的物件,但是似乎原本並不起眼的麥孟才等人,卻被人華麗麗的無視了。似乎他們都忘了,當初在遼東戰場討伐高句麗的時候,麥孟才兄弟和沈光還是頗有交情的。
……
蕭皇后身處深宮,這幾日一直悲慼未平,自己的丈夫和子孫一個個接連被害的噩耗,幾乎把這個四十八歲已經露出些許皺紋的母儀天下女子心中,留下了太多的傷痕。唯一讓蕭皇后覺得絕望中一絲安慰的,是她自己的血脈中,還有一個女兒因為和女婿在一起,所以沒有落入賊手,另外她的長孫也成功去投奔了姑母,據說還活著。
她依然不能忘記兵變之前那天,其實宮中已經略有妃嬪宮女看出一點不正常情況了,然而她卻沒有給那個宮女安排覲見陳情的機會——完全是因為此前已經有宮女告發過一次驍果軍不穩,但是被楊廣斬殺了,所以蕭皇后在不確定當時驍果軍當中是否有人真敢造反的情況下,居然說出了:“天下事已至此,何必再以閒言惹惱陛下”的搪塞言語。
當然,因為宇文化及如今只是弒君,卻還沒敢打出改朝換代的旗號,所以這幾天蕭皇后在內的楊廣遺孀都還安全,並沒有人敢直接放肆,蕭皇后宮裡的人好歹都還清白——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三天之內,江都宮中的宮女美人們被糟蹋的可真不少,而蕭皇后已經四十八歲了,再怎麼顏值逆天也架不住歲月的侵蝕,在有那麼多此前並無名分、玩了也不算僭越的女人擋在前頭,暫時放過蕭皇后的中宮又算得了什麼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