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首惡(第2/3 頁)
矩和虞世基心中一凜,越王和代王已經成了大逆偽君,如今軍閥割據的局勢,是勢必不可能讓蕭銑將來等楊倓死了之後再去對楊倓那兩個被別人挾持為傀儡的弟弟稱臣的。所以,裴矩和虞世基心中都有了明悟:楊倓身死那天,就是蕭銑不得不親自登基稱帝的那天。因為整個南方,丹陽也好,江都也好,都已經找不到大隋宗室了,至少沒有楊廣甚至楊堅的直系子孫了。至於那些楊堅的侄兒們、堂侄什麼的,血緣隔得太遠的雖然還有,但是顯然都被虞世基他們無視了,自古哪有一個朝代會去擁立連開國君主後裔都不算的“宗室”當皇帝呢?
蕭銑對大隋朝的忠義,可謂是仁至義盡了,再後面無論怎麼走,都沒有絲毫瑕疵。
“且別說這些了,既然大家都知道了李王二賊另立偽帝,孤自當興義軍,討伐諸逆——然而先帝棄世時,天下已然大亂。各方盜賊蜂起,豪強割據,我軍與李王二賊並不直接接壤。所以如今討賊大計當以何者為先,還要諸位商榷。”
眾人都看著虞世基。他在朝中資格最老,總該讓他先開口,然而虞世基跟著楊廣打太極打得久了,跟新主子還有些不習慣,只能先丟擲問題,探探口風:“此事到還需要從長計議,要說出討賊方略先後,首先需要分析李、王二賊與其餘諸賊之中。誰人對朝廷威脅最大,乃是首要之敵,才好對症下藥。”
長孫無忌按捺了許久,終於逮到機會回答:“殿下,屬下以為,諸賊之中,對朝廷威脅還是以李淵為首。首先李淵、王世充雖然各佔一處舊京、並周遭二三十郡疆土,兵馬也各自在十萬之數光景。然而東都殘破,自從大業八年楊玄感謀逆以來,東都東北的黎陽一代便屢遭戰火。此後大業十年開始,又有虎牢、洛口等處反覆遭瓦崗賊軍殺掠攻打,至今東都周遭已經經歷四年戰火。民生凋敝,百姓逃亡嚴重,稅賦徵收定然也供給不暇。
而關中之地,此前一直沒有戰亂,直到大業十二年,也就是今年年初才陸續有李淵、薛舉等人作亂,雖然表面上看如今李淵與薛舉、劉武週三方廝殺甚烈,可終究持續的時間還短,關中根基還在。只要李淵平定二賊。定然錢糧兵源方面後勁遠遠強於王世充。”
長孫無忌說完,惴惴看了兩眼虞世基和裴矩。見二人並無反對的意思,才算鬆了一口氣。他畢竟年紀還太輕。才二十三四歲的人在一群已經五六十歲的老臣面前,當然會有些氣場不足。
房玄齡跟著蕭銑做了多年的人事工作,等長孫無忌說完,也跟著分析下去:“屬下也覺得長孫大人所言不差,而且還有一點或許咱此前並沒有看到,那就是李淵的出身高貴,遠勝於王世充之流。如今天下雖亂,可隋德終究衰微不久,天下大亂也就五六年而已。昔年黃巾大亂,至漢祚斷絕,足足有垂三十年,可見前朝威名,還是足以號令有志之士的。李淵謀逆前便身為唐國公,是先帝的表兄,又是關隴門閥翹楚,根基深固及號召力遠非王世充一介西域胡人出身的新軍官可比。否則,王世充此前也不會被文官派系的元文都壓制了這麼久,如今才得到控制東都局勢的機會。”
蕭銑心中當然也知道李淵才是最大的威脅,不過他倒沒有去想那麼透徹過,因為他懶得想,光呼叫腦子裡的歷史常識也就是了。然而下面的人能夠分析得這麼透徹把思想統一起來,他也是樂見其成的,所以當下也就拍板定調,讓諸人在把李淵作為最強假想敵的基礎上,決定後續方略。
“九、十兩個月裡,朝廷也算頗有成就。嶺南交趾郡的高士廉等,已經承認了朝廷,並且允許朝廷派遣少數外兵前去巡查駐防,是一件好事。番禹的馮盎也給陛下上了賀表,定了名分。後面,以李淵為主要對手時,朝廷又該奪取何處為先?”
“老夫以為,當以荊楚之地西進,宣諭巴蜀為先!”
“老夫以為,當以鞏固藩籬、北進兩淮、連線東萊留守陳稜為先!”
虞世基和裴矩,幾乎同時提出了兩條相悖的建議。話音未落,裴矩看了一眼虞世基,便把話頭圓了回來。
“殿下,虞侍郎所說宣諭巴蜀倒也不錯,不過恰才殿下問的是對何處用兵,所以老夫回答了對付杜伏威為先,這兩者並不衝突。
自古據南朝之地而圖北者,莫不首先以全據長江為要,蓋自古北朝滅吳楚之地者,皆先圖巴蜀,巴蜀得而吳楚不得長久,司馬昭滅蜀,而司馬炎則滅吳。東晉初年,北方燕、秦極盛,東南幾乎不保,則有東晉梟雄桓溫先滅成漢李氏,而後方可圖北伐、攻兩京。而宋齊梁陳等朝中,宋、齊、梁皆全據蜀、楚、吳,而得以長久,唯有陳立國之初便已失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