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3/4 頁)
他是很好,卻並非沒有短處,六丫兒,他如今心胸不夠,少了容人之量。”丁老太爺向前走了幾步,看著眼前的高聳入雲的古樹,“為閣臣足以,但做首輔在心胸上差了一點,俗語說宰相肚中能撐船,你別當這句話是笑談,首輔心胸不擴,即便做出利國利民的事,難免結局淒涼。”
丁柔嗯了一聲,丁老太爺回頭盯著她看了一會,搖頭道:“你同他都缺少歷練,他外放事件好事,對你也是一件好事。”
“祖父問你一句,以你的聰慧,為什麼會選他?別同祖父說,是我們勉強於你,六丫兒不喜歡的事,很少會聽命。”
丁老太爺唇邊噙著一抹笑意,梅家的親事他聽夫人說起過,即便丁柔看不上梅家,還有一些人家能般配她。丁柔想了一會道:“無論嫁誰,我應該會過得很好,只是同他在一起,許是會更好。”
為什麼選擇相對難走的道路,因為尹承善懂她的喜好,不會像迂腐文人一樣·將妻子關在後宅,他會帶她去看大秦帝國的風光,會同他暢談一些感悟,亦會同她說起朝局·即便不會全然採納丁柔的意見,也不會秉承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念頭,圍著後宅一畝三分地轉悠,丁柔會失去精神。
按照通俗一點的話說,她享受打怪升級的樂趣,但怪物不是後宅的小妾,丁柔做不到為了一個男人打破頭·心思全都放在怎麼將丈夫的心拉回來,或者同小妾比較出高下來。
既然有得選擇,丁柔會走她想走的道路,她同尹承善是一類人,等到五十歲再養老休閒完全來得急。
丁老太爺唇邊的笑意更濃,眸子裡閃過讚賞,亦有惋惜,道:“回府。”
“我先去給祖母、母親求一份平安符。”丁柔輕聲說,“這間寺廟彷彿很有靈氣,小和尚都頗具慧根。”
“去吧。”丁老太爺笑著點頭。
丁柔提了提裙子,邁步上了臺階,在佛前求了三份平安符,她怎麼會忘記柳氏呢,走出殿門,陪著丁老太爺上馬車之時,聽見不遠處的吆喝聲,“閃開,閃開,太夫人上香。”
丁柔聞聲望去,裝飾很華麗的馬車,看馬車的定製應該是哪家侯府的太夫人,隨行的家丁,媽媽的打扮也是體面的,丁柔的目光落在馬車的標識上,一直同太夫人學習勳貴的標識,這看得有些眼生……不會是嶽寧侯?
“嶽寧侯?”丁老太爺嘴唇微顫,丁柔暗道,果然是開國列侯第一家嶽寧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嶽寧侯府。
隨太祖皇帝起兵造反的一陳姓的將軍,一直想在軍功上壓過第一代信陽王,他雖然屢立戰功,但比信陽王始終是差了一些,後來字征討天下時陷入重圍,被信陽王所救,救命之恩他不服也得服了。
太祖皇帝以軍功大封功臣,原本他是可以封王的,但卻對太祖皇帝說,不願為王,願做第一侯,太祖皇帝封他為嶽寧侯,別稱大秦帝國第一侯。
封爵之後,他沒過兩年便故去,拼殺多年,一直同信陽王比拼,他不曾娶妻生子,臨終時將侄子過繼承爵,侄子文不成,武不就,本是鄉村長大的,憨厚耿直繼承侯爵後,品性不改有太祖皇帝的關照,別人也鮮少欺負他。
於是嶽寧侯府躲過隱王之亂,躲過太祖皇后和安國夫人的清洗,同信陽王駐紮北疆不一樣,嶽寧侯卻安在西湖邊上,據說是第一任嶽寧侯像太祖皇帝求來的,征戰一生卸甲歸田享享清福。
一年前嶽寧侯府接到文熙帝的詔命,舉家返回京城,雖然得京城權貴的注意,但嶽寧侯府的人卻甚少出門,丁柔一直無緣得見,只是聽說岳寧侯府非常的富庶,在江南待了那麼久,家底一定非常的雄厚。
“祖父?”丁柔見丁老太爺有些閃神,嶽寧侯難道他熟悉?
“上車。”
“是。”
丁柔攙扶他上了馬車,剛要放下簾子時,見嶽寧侯太夫人坐的馬車上跳下來一個十五六歲的丫頭,珠翠,胸前掛著赤金精緻項圈,丁柔有些分不出是丫頭還是小姐,但見到她走上來,說:“敢問是丁帝師?”
丁柔道:“祖父已經致仕許久了。”
她福了福身,道:“您可還記得渭水河畔的劉家?”
丁柔脖子僵硬了,轉過頭去看著丁老太爺,腦袋上空一排烏鴉飛過,天雷啊,狗血啊,丁老太爺不會是勾引了嶽寧侯府的太夫人吧。
丁柔見丁老太爺闔眼,心中的八卦之火意外的燃燒起來,但想到府裡的祖母,丁柔默默放下車簾,默默的坐在一旁,丁老太爺道:“不記得了,回府。”
馬車就這麼的離開,讓說話的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