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他們對付日月叟駱一飛的手法,就是基於這個先下手為強的原則。
過去,他們放過駱人龍,未作過份追究,一則,是為了表示名門正派的風度,再則,也是不相信在全體武林皆曰可殺的情形之下,還會有誰膽敢支援駱人龍出面生事,而單憑駱人龍一個人,他們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但是現在,事情演變的結果,駱人龍不但背後有支援的人,而且還可以想像得到這支援的人實力強大,不可輕侮。否則,決不可能於同一天的夜晚,同時向七處地方逞現威風。
三堡四派當天就各派快馬專人交換了函件,約定了時日地點,共商對付駱人龍之策,同時,也更加強了全面的搜查,以期把駱人龍由暗中逼了出來。
這訊息,很快就傳到了紅柳莊。
在五莊主卓劍彬策劃之下,駱人龍第二天就首途奔向三堡四派議事的地點——王屋山,紅柳莊的幾位莊主,與化名吳員外的鄭昆也隱身隨後趕了前去。
王屋山在山西省陽城西南,西入垣曲縣,南跨河南濟源縣界。
這次駱人龍預擬的路線是經合肥,六安,商城,信陽,北上郾城,經臨川,越洛陽,出濟源,從南源直登王屋。
一路上,駱人龍發現不少三堡四派中人,往來梭巡不絕,他們似乎只注意年輕俊秀的哥兒,因為據他們過去見過駱人龍的人說,駱人龍是——個唇紅齒自的少年,所以他們對這個臉如紫醬的駱人龍,誰也沒有加以注意,任由駱人龍長軀直入,一直奔到了臨安。
臨安到王屋,已經沒有幾天的路程了。
這天,駱人龍輕裘孤騎,出了臨安,心中打著快意恩仇的如意算盤,想到得意的地方,不由沾沾自喜地發出一聲長嘯。
人馬便在這聲長嘯之中,疾奔而下,一口氣,趕了數十里地,才放緩腳步,緩緩馳行。
前行不遠,看見前面有一條小溪,橫過官道,把官道截成了兩段,溪上有一座石橋,橋下流水潺潺,石橋兩頭,垂柳迎風,頗有小樓流水意味。
駱人龍不禁勒住坐騎,跳下馬來,任由馬兒自去喝水,自己則坐到石橋墩上,一面休息,一面觀賞風景。
就在他神遊物外,自我陶醉之際,一聲“阿彌陀佛”的佛號突然起於他的背後。他驀地一驚,扭頭望去,不知何時,竟有四個中年灰袍和尚,立於橋心。
駱人龍自詡功力不弱,想不到這四個和尚到了身後,自己猶自未覺,不禁暗驚地對那四個和尚多打量了幾眼,最後站起身來,禮貌地說了一聲:“四個禪師請了!”
那四個和尚同時合什為禮,也道了聲:“小施主好!”竟是站在原地,不進不退。
駱人龍心中奇怪,忍不住問道:“四位禪師可是要在此處等什麼人?”
四僧之中,一個白白胖胖的和尚,莊色道:“請問小施主尊姓大名?”
駱人龍自忖沒有和尚朋友,料想人家不會是找他的,同時也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姓名,於是牽過馬匹,笑道:“小生有事須先行一步,恕不久陪了!”縱身上馬,準備繼續趕路。
那知那四個和尚一字排立橋上,竟是不肯讓路。
那白白胖胖的和尚,又是當胸合什道:“小施主何其匆匆,今日相遇,便是有緣,何妨稍待片刻,大家談談!”
駱人龍實在不想和他們多說,但又不便縱馬衝過去,皺起劍眉,不大高興地道:“彼此素不相識,莫耽誤了在下行程,請即讓道如何?”
另一個瘦瘦長長的和尚,唸了一聲佛號,道:“尚請小施主見示名號!”大有駱人龍不說出姓名,便不讓他透過之意。
駱人龍不禁心中微微起火,口氣更不和善地道:“你們是什麼和尚,怎可如此無禮!”
四個和尚,又同時唸了一聲“阿彌陀佛”,仍是那白白胖胖的和尚說道:“不敢!貧僧少林悟通,悟理,悟明,悟善。”說著,分別指給駱人龍認了。
那白白胖胖的和尚就是悟通,那瘦瘦長長的名叫晤明,另外二個,便是悟理和悟善。
駱人龍久聞嵩山少林在武林中素有泰山北斗之稱,門下弟子也極為方正,現在人家露出了身份,自己倒是不便發脾氣了。
當下只好又跳下馬來,抱拳道:“小生馬恨生,不知禪師們有何見教?”
那四個和尚眼睛同時一亮,道:“馬施主可是準備前往王屋山麼?”
駱人龍這次的行動,極為隱密,想不到竟給少林和尚知道了,心中不免微吃一驚,忖道:“好!你們大約是替三堡四派出頭找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