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1/4 頁)
輛鄭�捎幟錳�幻揮興亢漣旆ā�
孔宣還是在三界到處走動,沒有收弟子,沒有傳道,時常對著虛空說上幾句話,但身邊經常出現老者,不同的樣貌,不同的氣質,但孔宣知道是誰,也不點破,就這樣交談。
“敢問老者,何為善?”孔宣在河邊問身邊的老者。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老者坐在河邊,靜靜的看著流水。
人最好的處事方法就如水一樣,水給萬物帶來益處,而又不爭奪利益,幫助別人而不求回報,在人人都往高處走時,水在往低處流,要像水一樣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能因給予他人幫助,就趾高氣揚。
“孔宣認為,為善者,不需追求名利,這樣可以保身,可以養性,可以修心。”
在一座大山腳下,老者又出現了,他問道:“小友,何為德?”
“君子以厚德載物,幫助他人不求回報。”
“小友,何為聖人?”老者接著問道。
“聖人當以自然為法則,重視本真天性,不拘於世俗,心如明鏡,照物而無情,不將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輕視外物。”孔宣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
“請問老者,何為聖人?”孔宣又反問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眾生為芻狗。”老者悠悠的說道。
孔宣明白老者所說何意,天地對待萬物不分高低貴賤,都如同螻蟻一樣,仙與凡一樣如同芻狗,那聖人也應該如天地一樣,看待眾生都是平等。
“世上誰為聖人?”孔宣接著問道。
“聖人無名,無為聖。”老者給出答案,也是一種境界,刻意追求而不能達到,不追求又不明白的境界。
聖人不追求名利,世人不知聖人的存在,只有做到無,才能稱為聖。
“聖人者,對天地之外的事,懸置而不探討;對天地之內的事,陳述但不主觀地評判。”孔宣把聖人具體化,說聖人是超脫天地的存在,只維護天地的變化,而不干涉天地的運轉,就如同鴻鈞那樣。
孔宣與老者走在人族的城市中,彷彿不存在一樣,周圍的人不能發現他們,兩人穿過一座座城市,看到各種人,各種事。
“小友當如何處世?”
“唯本心,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困不移,不畏懼強敵,不欺壓柔弱。”
“好一個唯本心,如果沒有令師尊護著,不知小友又當如何?”
“身可死,心不滅。”
“好一個浩然長存。”
孔宣獨自走在人世間,透過與老子的數次交談,他也明白天地間只有鴻鈞算聖人,其餘的聖人都是掛著聖人的名頭,因為他們是除開鴻鈞外,天地間最強的存在。老子作為鴻鈞之下道心最高之人,也在追尋自己的道,他走的無為,無不為之道,是相互矛盾,而又可相互結合,就如同陰陽一樣。孔宣也清楚了眾聖都堅持自身的道,不管這種道是何種道果,都要走下去,因為聖境就是一種不斷追尋的過程,沒有走到最後,誰也不能說自身的道不是聖道,也走不到最後,追尋道的過程就是在證道。
西方的生靈在慢慢的增加,既有到極樂尋求庇護的生靈,這些生靈基本上被接引安置在天梵國中,日日接受大日的佛法洗禮,雖說西方貧瘠,但也不是什麼人也能進極樂的,不然人人都可以進極樂,那極樂就沒有吸引力了,還是要吊足生靈口味,接引只是從中選擇一些對佛法理解深刻的生靈,將其接入極樂世界中。
還有從諸天世界飛昇上來的,要想從諸天世界飛昇三界,要麼實力強大,穿過時空亂流達到人間界,但時空亂流有強有弱,全看實力,還有運氣。要麼就是渡過雷劫,透過天庭的天門先到天庭中,要登記註冊,就可到人間界生活了,這些算是天庭的外編成員,受到天庭的管束。
接引轉生諸天世界時,留下了很多殘缺的佛法,很多生靈脩煉佛法後,嚮往極樂世界,腦袋發熱的穿過時空亂流,飛昇人間界,而能安然無恙的達到人間界的少之又少,這些人就被接引直接引渡到極樂中,這些是隔代弟子,要愛護。
準提受了打擊,很重的打擊,在閉死關,不將宏願寶光修復,不能把四十八道寶光合一,就不出來,至於那具道身,被取名菩提老祖,在三界到處尋找機緣,菩提老祖的實力真的很弱,雖是聖人的一半元靈,但沒有混元道果,僅僅就大羅中期的實力,幸虧元靈可以融入虛空,不怕被毀滅,菩提老祖也小心行事,就是怕遇上太皇天的大羅後期,被打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