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生,是李家接濟了他,並且資助他開了這北林書院,方才在這裡落腳生根。
如今一晃,已經有十餘年了。
現在原本年輕的秀才,如今卻是三十好幾的中年男子了。
李修遠今日如往常一樣來到了北林書院。
當他來到書院的時候,卻發現學堂之中已經坐了不少人,很多都是以前的同窗。
“老師,學生來晚了,還請老師責罰。”李修遠在書院之外拱手施禮道。
孔生笑道:“不曾來晚,是老師提前了,先且入座吧,今日老師有正好要講一些聖人之言,希望你們能從中得到一些受益。”
李修遠入座之後,卻發現這原本不多的同窗之中,有一位陌生的面孔。
是一個年輕的公子哥,此人身穿錦服,腰繫玉帶,手持摺扇,看上去頗有幾分富家弟子風範。
不過這郭北縣的富家弟子他都認識,唯獨此人不認識。
“張兄,學堂之中是不是來了一個新同窗?”李修遠低聲問道。
旁邊的書生張文回道:“李兄前陣子沒來,不知道也是正常,那位是縣太老爺的公子,名叫劉俊才,也是來書院求學的,不過此人和李兄一樣,也是童生,今年準備參加鄉試的,因為不想閉門造車,所以來這裡與我等學習交流一番,不過這劉俊才有些恃才傲物,頗看不起我們這些縣鄉學生,李兄可需留意一番。”
李修遠聞言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
這劉俊才居然是新來的縣官公子,當真是讓人有點感到意外。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刻,孔生這開口講學:“可是此話的全文卻是這樣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由此可見,意誠心正仍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
“但為師認為,意誠心正,不外乎一個字,那就是德,君子之德,《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今日為師所講的便是一個字,德。”
孔生的確是學問非凡,引經據典,張口就來,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眾學生也都聚精會神,認真傾聽。
一番講課下來,卻是讓眾學生明白什麼是君子之德,什麼是品德的重要性。
“今日為師講了德,且要問一句了,若是有人與你生出怨恨,那諸位何以應之?”孔生笑問道。
“自然是以德報之,如此才不失君子之德。”當即,一個書生的聲音響起,眾人看去,卻見是劉俊生張口回答。
旁邊的書生聞言皆點頭表示贊同。
“以德報怨,的確是君子之風。”
“劉兄心胸開闊,在下佩服。”
第十二章爭辯
第十二章爭辯
學堂之內的不少學生紛紛贊同劉俊生的觀點,認為以德報怨方才盡顯君子風範,方才能體現君子之德。
身為老師的孔生此刻卻是笑了笑,掃看了一眼之後,最後看著李修遠道;“李修遠,你也這麼認為麼?”
正襟危坐,氣定神閒的李修遠此刻緩緩開口道:“學生認為此話大錯。”
“以德報怨,何以言錯?便是朝廷諸公,亦是點頭同意。”劉俊生輕輕一笑:“況且商賈之子渾身只有銅臭,哪裡知道什麼是德行,什麼是學問,更不可能明白什麼是君子之德。”
說完有些鄙夷的看著李修遠,似乎對這低賤的商賈之子很是瞧不起。
“旁人同意是旁人的事情,卻非我意,商賈之子雖滿身銅臭,可也是辛苦賺來的,比不上某些官宦之家,新官上任便忍不住增添賦稅,搜刮民脂民膏。”李修遠見到此人似乎有意針對自己,當即開口反駁道。
劉俊生怒道:“你說我父親是貪官?”
李修遠笑了起來:“若非貪官以你父親俸祿一年幾十兩銀子,何以讓劉公子錦衣玉食?便是劉公子身上的這一條玉帶,至少白銀上百,即便是你父親不吃不喝三年也買不起。”
他看不起自己商賈之子,自己又何曾瞧得起這些敲骨吸髓的貪官。
況且自己李家家業之大,籠罩整個郭北縣,不知道福澤了多少百姓,給多少人活計,間接養活無數百姓,而那縣太爺一上任做了什麼?不過是增添賦稅,搜刮民脂民膏罷了。
“你。。。。。。”劉俊生當即憤怒的站了起來。
“你敢汙我劉家清白,壞我劉家名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